诗词六六 > 诗文 > 严羽的诗 > 访益上人兰若

访益上人兰若

[宋代]: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独自一人去寻访益上人的庙宇,路上经过了一片洁净的沙滩。
一条小径延伸到积满白雪的松林深处,几座山峰在斜阳中隐隐生寒。
山僧高兴地迎接我到来,带着我在林中佛阁四处赏玩。
吟罢诗歌我拂衣告别,身后的钟声断断续续传来,最后消逝在云端。

注释:
①益上人:不详。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兰若:寺院。青莲宇:青色的莲花因花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青莲宇就是诗题中的益上人兰若。
②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供人看:一作“借人看”。
③拂衣:提起或撩起衣襟。

《访益上人兰若》赏析

  严羽以《沧浪诗话》最为后世说师者所称道。他以禅喻诗,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见解。尽管其中在禅、诗两方面都有错误之处,但他对佛学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与佛门弟子不仅有联系,而且过从甚密。这首诗就是记叙他为了寻访一位法名益的和尚,过沙滩,穿松林,踏积雪,冒严寒,跋山涉水,只身进山的情景。

  首联“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两句写诗人独自启程,去远寻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独”字写出了诗人的超然洒脱。他独来独往,身心自由,别无牵挂,贵在适意。“寻”暗示了益上人的住处地处幽僻,很难找到,所以必须去“寻”。青莲,就是青色的莲花,它的叶子长而宽,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来比喻佛的眼睛。青莲宇指寺院。“行过白沙滩”,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较远的路,可能还穿过了河流。“白沙滩”以少总多,代表走过的各种地形。

  颔联“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诗人走到松林之前,发现一条小路通入林中,远望群峰,寒气笼罩,散发着阵阵的寒意。“一径”说明人烟稀少,只有一径通幽。用一“入”字,说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盖的松林下,一条小路曲折蜿蜒,钻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图”,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在这样幽僻的地方,本来很少人来访。在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无人来访。今天诗人来到,山僧大喜,赶忙殷勤地带领客人参观自己的寺院。两个人一边游览,一边吟诗,沉浸在游览山林楼阁的惬意中。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诗人乘兴而来,游兴已尽,潇洒的挥一挥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来,诗人不执著于外境,也不执著于友情。他心无挂碍,辞行以后,心地一片空净澄明,不喜也不忧,只有身后的钟声在回响,时断时续,恍若飘出天外,恍若飘人心中,那么静穆、幽远。

  诗人踏雪而来,又尽兴而去,不吝情于去留之间。庙宇、沙滩、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诗歌无一句不在写景,而又无一句不在写诗人从容淡泊的胸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亦尽得禅之三昧。

  一般诗评家都以为严羽“论诗甚高”而写诗却“专宗王孟”,“囿于思想,短于才力”。这首诗亦是学习王、孟诗那种清雅的格调、冷寂的气氛、静谧的意境,一级化静为动、以虚衬实等表现手法。从字面看,“独”“青”“白”“寒”“暮”“残”等都给人一种凉飕飕的感觉;“青莲”“白沙”“松雪”“山僧”“林阁”“钟声”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格调高雅的整体。“一径入松雪”,巧妙地化景物为情思。本是静止的弯弯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动态,有了情感。“数峰生暮寒”,写出了静谧深僻的环境。诗人感受到寒冷,本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而此刻仿佛正从斜阳照射下白雪覆盖着的山峰顶上升腾而起,若在热闹场合,能产生这种细微的感觉吗?结尾的钟声,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认为,诗的最高妙之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不应该太实、太切,应该给人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地。从这首诗,特别是结句来看,作者是在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严羽简介

宋代·严羽的简介

严羽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 严羽的诗(152篇) ► 严羽的名句

猜你喜欢

访益上人兰若

宋代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宿远上人兰若

唐代钱起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过融上人兰若

唐代孟浩然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过融上人兰若

唐代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题宝林寺宾上人兰若

明代区大相

老僧延客处,松色映袈裟。

禅坐栖山鸟,经行踏涧花。

烟萝侵径狭,溪水到门斜。

莫谓无车马,津梁涉更赊。

五言普门上人兰若一首

唐代郎士元

支公身欲老,常在沃[洲](州)多。
惠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幽草伴头陀。
借问迴心后,贤愚去几何?(按:《全唐诗》卷二四九收此诗为皇甫冉作。
然《唐诗卷》约在元和前后书,为时甚早,故仍存之。
)。

初至京憩桥松上人兰若

明代王弘诲

蓟北一为别,归来已四春。

轮蹄行处旧,宫阙望中新。

暂向忘机侣,言栖未定身。

明朝趋走地,衣马任风尘。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

唐代张说

高名出汉阴,禅阁跨香岑。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
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
旧知青岩意,偏入杳冥心。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夏夜径山退上人兰若纳凉

南北朝王锡

一入清凉境,不知有炎热。山深云气浓,松茂月痕缺。

烦涤阴涧风,寒生幽崖雪。坐久身心间,禅镫半明灭。

既远红尘网,复遇青莲舌。相与谈空空,性真亦了彻。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唐代钱起

向山看霁色,步步豁幽性。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
云里隔窗火,松下闻山磬。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