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宋代]:汪藻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即事》鉴赏

【注释】:
即事二首是两首写夏天景物的诗。第一首写夏日已深,不从温度升高方面形容,却从母燕已经孵出雏燕,而且还能告诉皱燕,夏日已深,虽有绿槐,但井未能布满中庭使其感到阴凉种种涉想着笔,则物候自见。接下去,又是一转,不写夏日,却写夏雨,不写雨后之凉,却写无人察觉的芭蕉之长。这一在动中见静的写法,也在读者意料之外。再者,三四两句,若写成散文,便是:一雨之后,芭蕉展尽数尺之心,而无人见到。同样,下一首的三四句则应写成:钩帘卧看,百顷风烟之上,有青云载雨飘过。我国古代诗歌,特别是今体律绝,具有严格的韵律,当语法与韵律发生矛盾无法统一的时候,诗人一般是还就韵律而不顾语法的。
  第二首写转晴之后,雨意尚未全消。在一片茫茫水域之上,细则见双鹭这样地飞,大则见清彼那样地涨。而这些景物虽有巨细之殊,却都是从上向下所见,而由下朝上一看,则在广阔无际水天相接的空间中,正驶过雨云,可见雨是随时可以再下的。以卧游之人与载雨之云对照,物态动而人心静,这也就是俗语所说“心静自然凉”。再者,今体诗通常以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单位。一句五言诗便由两个半音节组成,一句七言诗便由三个半音节组成。那半个音节通常放在句尾或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但偶尔也有例外,如此诗的一二句,便要读作“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而不能读成“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还——涨清——波”。这和上首三四句一样,都有些特殊。读者应加注意。

汪藻简介

宋代·汪藻的简介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 汪藻的诗(346篇) ► 汪藻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即事·即事春相近

明代郑善夫

即事春相近,回船日日操。微阳留朔雪,久旱失溪毛。

衢府风烟改,常山斥堠高。危途疲薾客,汨汨向蓬蒿。

即事

明代陈录

照眼春光烂不收,江亭一雨欲成秋。
道人不是闲莺蝶,肯为阴晴一日愁。

即事

明代胡奎

一日一百刻,书漏又添长。窗下枕书卧,时烧芸草香。

即事

两汉刘雄

一宵旧梦叠新梦,四外蝉声间鸟声。晨起楼头闲倚望,谁家红袖作汤羹?

即事

清代乾隆

曾两南巡风土知,入春易致雨淋漓。

谓当今度如前度,却鲜阴时多霁时。

寒勒梅岩红始吐,润含麦坂绿方蕤。

以云揽结斯诚好,恐误农耕为惕思。

即事

清代乾隆

膏雨今春信应期,绿畴千顷润含滋。

希当芒种泽沾颖,益庆麦秋香满匙。

自解讵应例往岁,先忧仍复切斯时。

迩来朝暮生云缕,何事终风作恶吹。

即事

清代乾隆

岚气依山素练横,朝暾忽射一川明。

人冲晓雾逶迤去,马踏寒郊笃速行。

村落几家茅舍静,野流数处板桥平。

锦江诗句河阳笔,风景重看生面呈。

即事

清代乾隆

往还千里地,八十五龄君。

不懈万几务,更筹三省军。

精神幸犹壮,

即事

清代乾隆

朝暮轻云似缕披,倚楹瞻望每依迟。

何堪破腊萦怀后,更值当春举趾时。

自古重民农并重,于今宜雨雪仍宜。

韶光遇闰还能待,漫虑香山少傅诗。

即事

清代乾隆

松坞云庄往复还,新藩三接恰馀閒。

归心底限穷边外,继踵频来数月间。

便拟皇风浃西海,果然积雪看南山。

蜃窗万景供吟凭,冰磴寒林懒试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