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岐阳三首

岐阳三首

[金朝]: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横,
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
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
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
争遣蚩尤作五兵?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三秦:项羽灭秦,分关内地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号三秦。
②偃蹇:傲慢,高盛。鲸鲵:大鱼。此处比喻蒙古军之暴。
③“穷途”两句:阮籍行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此处是作者借此典自况。
④百二关河: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
⑤苍苍:天。
⑥“眈眈”句: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置秦关等处九个守御史。
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叙了我国上古的疆域。陆海:指地势高平、物产丰饶的地区,古代以陕西为“天下陆海之地”。徼:边境,边界。
⑧猎猎:风声。
⑨仙掌:华山有仙掌峰。

译文: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杀人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岐阳三首》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屠城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平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元好问简介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 元好问的诗(466篇) ► 元好问的名句

猜你喜欢

岐阳三首

金朝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横,
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
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
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
争遣蚩尤作五兵?

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其三

宋代袁燮

尉职最亲民,亦足行所学。
吾民苟安枕,微官有余乐。
尝闻长老言,人性原不恶。
迷涂偶忘返,见善宁不怍。
君能复其初,治行乃超卓。

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其二

宋代袁燮

古人重世家,非为世其禄。
世禄非不朽,风流要相续。
君家富才杰,海内仰名族。
岂徒衣冠盛,要使操履笃。
迩来益光华,君其继高躅。

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其一

宋代袁燮

吾乡多贤士,我友更伟奇。
见之立衰懦,不见令人思。
暂别已作恶,况乃三岁暌。
踌躇西郊外,此意谁能知。
刚强不可恃,柔弱难自恃。
愿君日进德,古人以为期。

次毕将叔韵寄寿阳三首 其三

宋代刘跂

丈人文力健,能事与心违。
彭泽秔田少,襄阳菰菜肥。
紫团生雪液,苍餠破云衣。
持许无人寄,殷勤小陟归。

次毕将叔韵寄寿阳三首 其一

宋代刘跂

抚枕得滂湃,开轩延翠微。
乃翁故时客,何许更言归。
有兴添书滴,无心傍钓矶。
惟应一大事,策杖到禅扉。

次毕将叔韵寄寿阳三首 其二

宋代刘跂

苦竹湓江宅,黄山秋浦亭。
猿声作头白,客泪对衫青。
笑尔悲凫胫,知吾寄水萍。
时时頼严尹,小队出郊垧。

岐阳旅舍作

明代李蓘

岐山烟茫茫,渭水从中泻。
自三千年来,凤皇不复下。
羸马厌空郊,冻禽啼永夜。
高馆发长歌,王风慨沦谢。

赠孙将军岐阳

明代郭谏臣

将军不武类能文,籍籍芳声艺苑闻。

策蹇行吟松径月,枕书高卧石床云。

看花酌酒秋将暮,剪烛弹棋夜未分。

寄我新诗总珠玉,山堂日日挹清芬。

岐阳客舍呈张明府

唐代耿湋

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凉叶下时心悄悄,
空斋梦里雨萧萧。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
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