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仔细地察看。方:刚开始。悠:远。
②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闻雁》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的诗(764篇) ► 韦应物的名句

猜你喜欢

闻雁

明代孟洋

早春入夜尚凄风,孤月纤纤生远空。万里独愁南望客,一声何似北来鸿。

往秋共逐嗟行路,此际相逢愧转蓬。多思欲归弦调里,哀音己过塞云中。

闻雁

清代乾隆

去岁龙沙人射雁,今年蓟野雁书人。

一般剪烛吟行帐,几个冲烟度远津。

月色写空珠露白,沙痕涨浦縠波新。

衡阳此去来应速,好带洞庭湖上春。

闻雁

清代乾隆

旃庐清夜分,候雁数声闻。

霜落才传信,沙平浅印文。

早来应挈子,可羡未离群。

木叶洞庭下,何须怨楚云。

闻雁

明代止庵法师

八月凉风起,高飞乱入云。
度关成一序,遵渚动千群。
菰米沉寒雨,芦花散夕曛。
一声江上过,独客最先闻。

闻雁

唐代卢汝弼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羣。
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闻雁

唐代林宽

接影横空背雪飞,声声寒出玉关迟。
上阳宫里三千梦,月冷风清闻过时。

闻雁

宋代黄裳

露下多时雁未鸣,数声云外此宵征。
北人书到三秋尽,南国弓闲一字横。
孤馆有谁惊好梦,平芦何处起寒更。
想应俎上终须免,宜向方塘寄此生。

闻雁

唐代侯氏

何处惊飞起,雝雝过草堂。
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
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
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

闻雁

宋代艾性夫

枯树淡秋影,湿云凛夕阴。
江天一声雁,世事百年心。

闻雁

宋代周弼

此是衡阳第几羣,寂寥偏杂雨声闻。
如今远道多矰缴,莫厌高飞入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