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穷巷:深巷。
②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
③雉雊: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④荷: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
⑤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渭川田家》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很像是《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经“即此”一点化,不仅此前所写之景皆成情语,而且景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此”乃此前的流水账式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这首诗绝大部分的篇幅是在写农村和农民,然而,诗人还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顶多只是寻得了一种借题发挥的缘起。王维丰裕的经济地位,且仕且隐的名士风度,及其绝对占上风的庄禅思想的支配,使他绝不会像陶渊明那样贴近田园而做自食其力的耕作,他的感触和体验是隐士的而非农民的。

《渭川田家》阅读及答案

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

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

19.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的核心(诗眼)是一个“________”字。诗人以“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_____________”图。

20.试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及解析:

19.    (1).归   (2).白描   (3).田家暮归   

20.前面十句的场景描写,为末尾两句铺垫,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抒情手法分析。“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

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 王维的诗(542篇) ► 王维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猎

宋代张镃

鸣冬朔风声披靡,原树莽苍枯欲死。
出门四望来无人,何许翁闲守寒水。
胸中百万总活法,闭口不言心自喜。
姓名绝念公侯前,草野耕夫略相比。
一朝千乘从空来,照天戈甲光皑皑。
罾罗不为彲罴设,果应龟墨收奇才。
鹰扬元勋塞两仪,遣尔后嗣恢宏基。
鲁公如棠但射鱼,纵得齿革何能为。

题渭川钓图

明代王佐(汝学)

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

千尺丝纶直下投,任公六鳌且尔休。

试看西伯开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

丕显谟训古今留,孰匪丝纶钓下求。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尽风飕飕。

登渭川山寺

元代李裕

招提俯崇巘,台阁林木翳。攀跻登上头,喜得纵遐睇。

维时宿雨收,野色开新霁。崒嵂终南高,微渺河流细。

涧猿号林隈,石溜泻岩际。花洞鹤随行,霜蹊马经踶。

清洒涤心神,迥旷超尘世。门迓一缁叟,振锡被毡罽。

自说元季人,于今百十岁。相与谈无生,了悟寂中意。

何如君恩深,方兹民社寄。暂憩出禅关,歘惊渭泮济。

行行幽抱繁,怅然赋新制。

从猎渭川献诗

唐代魏知古

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
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
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
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伤。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

题杨梅山人渭川图

宋代释元肇

不识山人面,今见山人竹。
鹅溪半幅间,渭川千亩足。
细细穿石泉,猗猗动寒绿。
望之意已凉,况当亲㨫触。
贤哉怀隠居,畴能继高躅。

题赵纯甫渭川千亩图

宋代章甫

君家天姥山前居,未办种竹先作图。
不惟要与千户等,亦念岂可一日无。
劲节虚心听霜露,细香静色宜风雨。
玉版禅师得饱参,翠袖佳人定何许。
津津喜气见眉间,准拟他年如此闲。
可无嵇阮相往还,俗客傥来君掩关。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

唐代高骈

长川终日碧潺湲,知道天河与地连。
凭寄两行朝阙泪,愿随流入御沟泉。

题无为天师画渭川秋雨图

明代王洪

朝天初自玉清还,鹤氅生凉凤管闲。想见上方挥洒处,雨馀星月满仙坛。

王友石渭川烟雨图为施克文题

明代邵宝

此老胸中有渭川,笔端能雨复能烟。休论画法如书法,曾向松庵读史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