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岑参的诗 > 银山碛西馆

银山碛西馆

[唐代]:岑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
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②飒飒:象声词,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扑打。
③守笔砚: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

译文:
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
双双愁泪沾湿战马皮毛,飒飒风沙扑打行人脸面。
男儿三十未能建功立业,怎能终日死守笔墨纸砚!

《银山碛西馆》赏析

  这首诗所要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四句借艰苦的塞外行役生活写自己的愁绪。诗的首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地点是银山碛口。这个地点最突出的特征是风似箭。次句点明诗人行路的时间是一个边塞的月夜。这两句勾划出边地特异的景物: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月色皎洁。这是一个很能触动作者的行役之叹、故乡之思的环境,“愁”,首先由此而来,“愁泪”,首先因此而落。“双双”,可见“愁泪”的不可遏止。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狂风又卷着沙尘扑到诗人脸上。“飒飒胡沙迸人面”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迸”,是个极有力的字眼,它反映着沙的力度,而实际上反映着风的力度,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飒飒”,写出了夜风的凛冽,衬托着夜色的肃杀,也烘托了诗人的愁绪。由“风”写到“月”,写到“泪”,而又写到风,这种回环的写法,把边地易变的天气,狂暴的烈风表现得十分突出。艰苦的戎马生活场景从而展现出来。

  诗的后两句格调为之一转。面对如此艰难环境,诗人没有畏怯,他是以英雄男儿自命的。“终日守笔砚”固然可以免受风沙折磨之苦,但那不符合诗人的理想和豪情。“丈夫三十未富贵”中有自愧和自叹,是上文“愁泪”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则是自励和自勉,从而引出末句的豪言壮语:“安能终日守笔砚”,用一句反问作结,十分省力,表现出立功异域,封侯万里的强烈愿望。不难看出,诗人虽然经历了长途艰苦跋涉,但仍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全诗前四句写异地风物和诗人愁绪,全从外部形象着手,而后两句则直抒内心,笔法先抑后扬,以慷溉激昂情调结束全诗。全诗风格俊爽豪迈,粗笔挥洒,语言朴素自然,似脱口而出。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银山碛西馆

唐代岑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
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山诗

明代明无名氏

银山本在北,万丈青云梯。
晓见居庸雪,银山忽在西。

银山寺

清代黄淳耀

古寺山之隅,天然好画图。

步随双白鸟,忽遇一僧雏。

木落斋钟远,烟清雪屿孤。

不知邓开士,倒立半空无。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车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臺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代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晚过银山

宋代李新

荒溪屈曲中郎篆,白鹭参差玉笋班。
竿日已移三丈外,水云犹垜两山间。
石桥梅蕚余香冷,茅店人家晚梦闲。
幸自归心过飞鸟,不须循指示刀环。

咏金银山

清代林占梅

长挂柴门短络篱,生成活计藉扶持。记名何事黄兼白,富贵骄人更可嗤。

避寇入银山

唐代贯休

草草穿银峡,崎岖路未谙。傍山为店戍,永日绕溪潭。
烧地生芚蕨,人家煮伪蚕。翻如归旧隐,步步入烟岚。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代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