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天登高,站在北固山的山顶放眼眺望,大地沐浴在秋天夕阳的余晖中。
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
注释:
①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铁瓮:镇江城的别名。落晖:夕阳。
②趋:快步向前。
《北固山看大江》赏析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北固山看大江》阅读及答案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①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②铁瓮:镇江城的别名。
14.全诗围绕一个“看”字展开,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5.诗歌的第二句有什么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1)作者看到了像一座铁瓮似的孤城镇江以及飞奔入海的长江。滚滚东流的长江和孤立不动的镇江城,一动一静,一远一近,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雄浑的大地山河图。
15.(2)第二句“绝顶高秋坐落晖”是写作者坐在夕阳西下的北固山顶高处,远看长江与镇江,不但照应了题目,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更用“高秋”“落晖”等意象,烘托出一种磅礴壮丽的氛围,渲染了全诗的壮阔的气势。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5.试题分析:第二句是写景句,主要作用在内容上主要是烘托渲染,在结构上为后文的抒情作必要的铺垫,答案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孔尚任简介
清代·孔尚任的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1],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 孔尚任的诗(3篇) ► 孔尚任的名句〕猜你喜欢
北固山
山形郁长虬,掉尾趋平川。
迴峰耸赑屃,广殿凌云巅。
登临望八极,天盖垂空元。
鸿濛一气乱,鬼物半涂颠。
天风河汉响,户牖斗柄悬。
黄图昔散漫,赤伏竟沮迁。
凄凉霸气歇,徙倚平臺骞。
山川宛如昔,独为骚人妍。
江声战九地,幽愤为谁湔。
晴雷殷列缺,电火搜蜿蜒。
矞皇故代物,勐炽随飞烟。
僧繇六花佛,生面行差肩。
铢衣类帝网,肉髻浮青莲。
巍峨开元帝,玉座犹高悬。
奋迅陆子画,青{犭兕}戏芝田。
萧梁遗巨镬,仿佛像姦镌。
贊皇艺两柏,郁屈蛟龙缠。
空焚荡灰劫,涕视悲人天。
铿铿斧斤初,千柱欻修椽。
苍头封草树,佳气封云泉。
孤标危塔涌,迥佛层阴坚。
溟翻塔影倒,天转磨蚁旋。
咨嗟一弹指,悲悟三生缘。
有生甚脆弱,膏火消烦煎。
喟彼昔夸夺,修罗搆戈鋋。
吾将声洪钟,须弥叫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