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②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行杯:谓传杯饮酒。
③回:回荡,摆动。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十二月乙卯登岳阳楼丙辰再登

宋代张栻

维舟径上岳阳楼,风雨排空暝不收。
明日重来天色好,君山元自翠光浮。

登岳阳楼

明代史谨

翼翼飞楼枕沙碛,倒影沧波压蛟室。百尺雕阑接斗牛,倚阑人在空中立。

隔岸君山翠如洗,轩皇旧迹空兰芷。古木长含谢豹声,断云时送阳台雨。

楼前风景浑如昔,兔走乌飞换朝夕。欲倩城南老树精,唤起回仙吹铁笛。

百年过眼如蜉蝣,不用长怀天下忧。呼童沽酒下船去,明日再登黄鹤楼。

登岳阳楼

宋代麻温其

湖边景物属秋天,楼上风光似去年。
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门自统轩臺外,木叶偏飞楚客前。
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

登岳阳楼

宋代詹体仁

洞岳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弔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

南北朝邹浩

岳阳楼上望重湖,混合干坤入太虚。
若比恩波未为阔,此身犹得曳长裾。

登岳阳楼

唐代赵蕃

自昔骚人半此州,不因放逐即淹留。
我今毋负仍非客,何事泛然还一游。

登岳阳楼

宋代李延永

转地倾荆水,连天涨洞庭。
势疑吞郡邑,怒欲闢雷霆。

登岳阳楼

唐代赵蕃

晚风何许递参差,南望令人思九疑。
渺渺烟波莫能极,谁云一苇可杭之。

登岳阳楼

唐代赵蕃

几思假日赋登楼,风雨连连不肯休。
待得晴时又成去,再三举手谢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