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
①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②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③伤:妨碍。

《独秀峰》赏析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袁枚简介

清代·袁枚的简介

袁枚 袁枚(1716-1797),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 袁枚的诗(36篇) ► 袁枚的名句

猜你喜欢

独秀峰

宋代张琮

原隰驱驱过一冬,好山何处不相逢。
层峦叠嶂分高下,翠霭晴岚晕淡浓。
小至停车休作暇,迁来携酒款从容。
千崖竞秀吾乡远,只在南容独秀峰。

独秀峰

唐代陈岩

一山夐出衆山中,日照烟浮紫翠浓。
山不争高人共仰,几多丘垤俨相从。

独秀峰

宋代黄彦平

湘山富佳色,韫蓄人未知。
天球有余润,草木蒙其私。
联绵固不恶,峭独看愈奇。
兹峰岂飞来,兴尽留于斯。
云烟惨么么,灌莽纷离披。
名虽异星渚,实不愧仇池。
惜无小白花,密雪蒙疏枝。
教僧营小筑,便是补陀祠。

独秀峰

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嵩山二十四咏 独秀峰

宋代楼异

孕玉怀金不待媒,蓊然佳气罩崔嵬。
天教秀拔诸峰上,未信狂飈解折摧。

独秀峰即事呈都阃诸公

元代罗蒙正

独秀峰前鬼燐青,战尘未洗血痕腥。城扉寒掩平川日,烽火明连远戍星。

汀雁失群秋漠漠,树乌无梦夜冥冥。莲花柏树多材俊,早晚山林见太平。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谓之鸡笼山予更名独秀峰今复过之戏留一绝

宋代苏轼

倚天巉绝玉浮图,肯与彭郎作小姑。
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独秀山

唐代张固

孤峰不与衆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会得干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题独秀山

宋代沈晦

老鹤下遥天,昂昂在林表。
霜毛临野人,逸气秋天杳。
矫矫顔始安,不受冠带绕。
清真自嵇阮,一醉万事了。
读书空谷中,生刍白驹皎。
长哦五君咏,极目送飞鸟。

孤山独秀

明代杨巍

谁将一片石,高插向晴昊。留与路人看,天风吹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