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岑参的诗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②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③脱鞍:一作“脱衣”。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译文: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及答案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B.“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C.“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E.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及解析:

14.CD   

15.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劝慰友人,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

不同点:本诗字里行间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从自始至终全无离别的伤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凄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与豁达,到最后的劝慰,情感起伏大。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错。“岂能愁见轮台月”,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D项,“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错,结合下一句“送军万里西击胡”,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试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表情达意”“相同和不同之处”。从标题来看,“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是一首送别诗,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车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臺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代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索李副使画梅

元代曹伯启

酷爱孤根暖独回,吴缣光拭向谁开。小诗欲寄司花手,昨夜清香入梦来。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唐代皮日休

兵绕临淮数十重,铁衣才子正从公。军前草奏旄头下,
城上封书箭簳中。围合只应闻晓雁,血腥何处避春风。
故人勋重金章贵,犹在江湖积剑功。

淛东赠李副使员外

唐代赵嘏

妙尽戎机佐上台,少年清苦自霜臺。
马嘶深竹闲宜贵,花拂朱衣美称才。
早入半缘分务重,晚吟多是看山迴。
名高渐少翻飞伴,几度烟霄独去来。

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唐代陆龟蒙

洛生闲咏正抽毫,忽傍旌旗著战袍。
檄下连营皆破胆,剑离孤匣欲吹毛。
清秋月色临军垒,半夜淮声入贼壕。
除却征南为上将,平徐功业更谁高。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

唐代姚合

晓陌事戎装,风流粉署郎。机筹通变化,除拜出寻常。
地冷饶霜气,山高碍雁行。应无离别恨,车马自生光。

送李副郎士达终养

明代祁敏

一疏为高堂,非缘松菊荒。

白云穷望眼,秋色照归装。

暂束新袍笏,仍娱旧綵裳。

金门非忍别,事主日犹长。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代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