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凉月:新月。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②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三日:三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戴叔伦简介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 戴叔伦的诗(369篇) ► 戴叔伦的名句

猜你喜欢

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三首)

明代汪广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浔溪棹歌

清代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荆溪棹歌四首·其三

明代吕诚

溪上雪消春水高,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无情长与驻兰桡。

荆溪棹歌四首·其一

明代吕诚

荆溪溪上晚山稠,沙棠港口木兰舟。裹头女子唱歌去,水色山光总是愁。

荆溪棹歌四首·其四

明代吕诚

双舟来往奈愁何,日日溪中听棹歌。溪水西流流不断,海门东去作风波。

荆溪棹歌四首·其二

明代吕诚

大男凿山衣尽红,中男操舟惯张篷。独山门外北风恶,白浪如天怖杀侬。

兰溪

唐代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兰溪

宋代郭俨

兰陵山下翠烟浮,溪水潺湲九曲流。
落尽江梅闻铁笛,烟波何处问垂鈎。

兰溪

元代张仲深

晓发乡头湾,十里见州治。

长桥卧秋虹,古柏翳寒翠。

行行问风俗,人烟稍繁丽。

所产皆可人,颇与乡土异。

溪鱼带雨肥,紫药经霜腻。

一一供盘飧,似胜鲈蕨味。

清醑冽且芳,红妆冶而媚。

安得五石尊,饮我干日醉。

回首终残年,客程谁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