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②篠: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③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恒饥:长时间挨饿。
④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狂夫》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褒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褒:竹子。③褒:通“浥”,滋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写居住环境,用“万里”“百花”这类豪气的字眼,使得开篇便显出疏狂之意,为下面写“狂”做铺垫。

B.因为与故人音信断绝,缺乏接济,作者日久断粮,生活窘迫,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

C.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处境,作者仍有心赞美“翠筱”“红蕖”,笑称自己是狂夫,表达了他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

D.诗歌前后看似描写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实则是以此突显“狂夫”的“狂”,表现作者贫贱不移的精神。

15.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及解析:

14.B   

15.①用“含”字,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②运用了互文手法。颔联的两句看似分咏风和雨,但上句从“净”字。可看出是风中有雨。有细雨的润洗,翠筱方可“净”;下句从“香”字,可看出雨中有风,有微风,才可嗅到红蕖之香味。③巧用叠词,动静结合。用“娟娟”形容翠筱姿态柔美,“冉冉”形容红蕖飘来的阵阵清香,“娟娟”对“冉冉”,一静一动,突显出环境之优美。④色彩对比。“翠筱”与“红渠”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突显环境之优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理解有误。颈联中“恒饥稚子色凄凉”一句的意思是,因为长久饥饿,使得幼子也面露饥色。这句更多表露出的是作者的愧疚和感伤之情。故答案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诗句的赏析类试题,一般要从内容及手法两个角度作答本题,根据对诗歌颔联“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褒红蕖冉冉香”的理解首先从手法上,颔联对仗工整“风”“雨”的对仗,明确交代了天气的情况。从修辞手法上看“风含”“雨褒”将风和雨赋予了人物的色彩,所以此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交代了风雨下自然的纯净的景象。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杜甫的诗(1875篇) ►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狂夫

宋代陆游

狂夫与世本难谐,醉傲王侯亦壮哉。
奕奕方收岩际电,酣酣已起枕间雷。
回天力在人终嘆,入月星来敌自摧。
千载鬼雄皆国士,直令穷死未须哀。

狂夫

唐代刘叉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杂兴·其二

明代刘璟

不著虚空不染尘,无能无事养閒身。开窗坐对门前树,一雨经时绿意新。

狂夫杂兴·其一

明代刘璟

夜雨垂檐共烛光,十年湖海思茫茫。谁知一醉忘形外,究竟狂夫到底狂。

漫兴(四首)·休怪狂夫出处轻

明代史迁

休怪狂夫出处轻,孟郊还解以诗鸣。
瓦瓶盛酒渔樵话,野草江花亦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