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②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题稚川山水》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戴叔伦简介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 戴叔伦的诗(369篇) ► 戴叔伦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稚川山水

唐代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经杜樊川山水榭故基

明代马治

风烟淡淡水冥冥,杜榭桥西伤我情。
闲倚溪楼望山色,?鹈飞处晚钟声。

题罗小川山水图奉和耆山真人诗韵

明代胡奎

平生爱画入骨髓,出门万里皆山川。周南太史古辙迹,愧我白头非壮年。

稚川父子有家法,何异万选青铜钱。每于江海见遗墨,一纸千金人共怜。

匡庐秀出南斗傍,赤日倒射香炉烟。金光璧采绚林壑,使我一览神超然。

天鸡喈喈而喔喔,火龙蜿蜿而蜒蜒。东分蓬莱五鳌股,西擘太华三峰莲。

乃知意匠夺天巧,声价肯让它人先。瀛洲仙子何翩翩,雾阁云窗常昼眠。

直疑槫桑与若木,根盘旸谷通虞渊。耆山真人好事者,笔势倒翻三峡泉。

安期枣如瓜,玉井藕如船。何当为我蜕凡骨,神游八极齐乔佺。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宋代黄庭坚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

宋代林亦之

十年萧萧去武林,橐中唯有谪仙吟。
君今失意还山窟,少陵诗集如明月。
自怪平生每相似,穷愁嗜好亦如许。
饭颗山头旧相逢,安得娟娟同处所。
故人语我明年冬,或骑大马长安中。
或倚书楼头如蓬,即见双剑终然同。
我闻此语欢且剧,视君状貌如其笔。
两目津津可终遁,此物应藏月鱼室。
月鱼文字非时好,已问菟裘吾将老。
绿烟亭下黄花时,两手抱取归柴扉。

临川山行

唐代周瑀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登渭川山寺

元代李裕

招提俯崇巘,台阁林木翳。攀跻登上头,喜得纵遐睇。

维时宿雨收,野色开新霁。崒嵂终南高,微渺河流细。

涧猿号林隈,石溜泻岩际。花洞鹤随行,霜蹊马经踶。

清洒涤心神,迥旷超尘世。门迓一缁叟,振锡被毡罽。

自说元季人,于今百十岁。相与谈无生,了悟寂中意。

何如君恩深,方兹民社寄。暂憩出禅关,歘惊渭泮济。

行行幽抱繁,怅然赋新制。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唐代李涉

闲说班超有旧居,山横水曲占商於。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唐代岑参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送东川山长张彦深

明代陶安

去城一百二十里,川上化为弦诵林。西塾青毡三阅岁,东篱黄菊独知心。

鹭车使者裁霜檄,凤阁铨曹传玉音。我亦檀襟更清淡,喜看云骥骤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