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岑参的诗 > 戏问花门酒家翁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②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戏问花门酒家翁》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忆都门酒家王四

明代谢榛

尚忆高楼饮,青帘出绿杨。
频赊宁沮兴,浩唱不嗔狂。
谢客惟深醉,胡姬自盛妆。
几回清梦里,听雨滴糟床。

戏问

近代钱钟书

斗酒蒲桃博一州,烂羊头胃亦通侯。
欲鱼何事临渊羡,食肉毋庸为国谋。
且办作官拚笑骂,会看取相报恩仇。
灞桥风雪驮诗物,戏问才堪令仆否。

戏问梅花

宋代韩淲

本是山中向腊开,如何亦入帝城来。
插向甆瓶疑有语,大家都莫管尘埃。

戏问山石榴

唐代白居易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戏问牛司徒

唐代白居易

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问花

宋代白玉蟾

蓦地诗心到海棠,问花开未晓来忙。
村童熟睡不知唤,惟有流莺语似簧。

留花门

唐代杜甫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戏问丞廨荷花

宋代韩淲

露荷吹满小池风,想见公余採摘空。
正是新秋明月夜,隔溪还许野人同。

问花坞

宋代王洋

一年春又转头空,前信花催后信风。
花坞老人诗力健,好留春住莫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