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雁

[明代]: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夜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雁儿盘算着路程,准备立刻从楚水边飞回燕山旁。
不要怪我春天一来就要回去,江南虽好,却是他乡!

注释:
①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山峰势如大雁回旋,名回雁峰。相传北来的大睚到此不再南飞,遇春飞回北方。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战国时,楚国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地区,这里言楚,即指江南。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从潮白河谷到山海关,由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春雁》赏析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

  第二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千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王恭简介

明代·王恭的简介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 王恭的诗(4篇) ► 王恭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雁

明代孟洋

即怜鸿雁不相违,每到青春见尔归。独夜高鸣乘吹远,九霄联影入云微。

上林羽猎终多事,北海风烟自可依。矰缴虞罗满天下,此身那得共翻飞。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官池春雁二首

唐代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六湖塘见春雁

元代梁伯谦

蘼芜绿长香簇簇,双雁忘机相对浴。

东风何事不归飞,应念江南春草绿。

燕山密雪正茫茫,况有桃花水满塘。

毕竟不如归去好,楚云湘雨是他乡。

赋得春雁送司执中江西宪幕

元代余阙

春风起蘋末,旅雁尚回翔。乳鸭娇同睫,新蒲短可藏。

应怀洞庭水,非避塞垣霜。客路频怀旧,题诗寄帝乡。

西陵绝句诗十四首·春雁仍飞竟不还

清代李邺嗣

春雁仍飞竟不还,两湖风物总潸潸。
北来高士今谁在,可有人登望洛山。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

唐代钱起

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顾影怜青籞,传声入紫微。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