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古梅
[清代]:林古度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一樹古梅花數畝,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但覺山深春尚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旅居南京时,听闻吉祥寺中数亩梅花开的正艳,于是前去观赏。
身临其境,只觉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却不曾想到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缘故。
注释:
①吉祥寺:在南京东郊。据载,寺后有梅数十亩,铁干虬枝,引人观赏。客子:作者旅居南京,故自称“客子”。乍(zhà):初次。
古诗中咏梅之作屡见不鲜,自北宋林逋称道梅花的“暗香”以来,诗人们更是常常笔底流香,盛赞梅花。林古度的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众多“梅花颂”中的一篇,表现了作者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开头两句用“赋”的写法,总说古梅概貌并自己初来观赏之缘起。首句直写所见,“一树古梅花数亩”,即上引《金陵览古》“拜梅庵”条记载的内容,不同之处是突出了“花”,“扶疏十亩”的,不仅有盘曲环绕的“虬枝”,而且还有缀满枝头、“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领起,前四字与后三字似对非对,梅才“树”,花有“数亩”,于描摹形相的同时,也流泄出诗人的赞叹之情。诗人在明朝灭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称。从时间顺序说,第二句在前,先有来游的客子,然后才见到盛开的古梅,这里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将写古梅的笔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觉得不是无关诗趣的冗笔。正因为初来乍到,看到盛开的古梅,新鲜感自然特别强烈,若不是“乍来看”,下文对于香气独特感受恐怕就不会那么深了。
三、四两句凝聚着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此诗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赞美梅花冷香扑面而来,但不从正面描写梅香,而是说赏梅时只觉得春寒料峭,袭人肌骨,却不知道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这种春寒的感觉愈强,愈显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写春寒,暗赞冷香;故意说“不知花气”,实则是深深感到了花气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误以为春寒浸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蕴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觉所闻;寒冷,是触觉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产生寒的感觉,这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现了梅花香气的特征。
这首诗融合了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来咏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韵味。
清代·林古度的简介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与曹学佺、王士桢友好。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
► 林古度的诗(2篇) ► 林古度的名句〕
清代: 林古度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一樹古梅花數畝,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但覺山深春尚寒。
宋代: 韩元杰
黄尘久厌市朝梦,青蒻已孤鸥鹭盟。
谁解携琴来此宿,夜深随意写江声。
黃塵久厭市朝夢,青蒻已孤鷗鹭盟。
誰解攜琴來此宿,夜深随意寫江聲。
唐代: 李揆
带雨溪云重,依山石路斜。
聊乘阮孚屐,径入梵王家。
接竹引流水,栽篱护野花。
簿书有期会,无地老烟霞。
帶雨溪雲重,依山石路斜。
聊乘阮孚屐,徑入梵王家。
接竹引流水,栽籬護野花。
簿書有期會,無地老煙霞。
唐代: 赵蕃
寒深朝未定,暖翠晚能佳。
不饮青帘酒,来寻古寺茶。
连枝空绿竹,独木漫桃花。
埋没聪明水,凄凉六一家。
寒深朝未定,暖翠晚能佳。
不飲青簾酒,來尋古寺茶。
連枝空綠竹,獨木漫桃花。
埋沒聰明水,凄涼六一家。
宋代: 黎廷瑞
剎院年来正勃兴,此山更不及承平。
全无估客开囊施,犹有残灯逐鉢行。
晋殿唐宫牛一梦,黄书晁篆鼓常鸣。
摩挲古柳成三叹,岁岁东风绿自荣。
剎院年來正勃興,此山更不及承平。
全無估客開囊施,猶有殘燈逐鉢行。
晉殿唐宮牛一夢,黃書晁篆鼓常鳴。
摩挲古柳成三歎,歲歲東風綠自榮。
宋代: 张明中
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鉢傍。
併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
白云深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
默識何銷語話詳,心齋也則坐能忘。
如何孔氏家傳底,卻在高僧衣鉢傍。
併把禅機俱寂滅,不教妙理費商量。
白雲深鎖軒前路,看盡金爐幾篆香。
明代: 陈琏
岁当甲辰四月八,政是山僧浴佛时。法堂斋散鸟雀下,宪府骢来官吏知。
桫萝几树色逾好,薝卜一林香自奇。诸生父老情恋恋,此别无劳去后思。
歲當甲辰四月八,政是山僧浴佛時。法堂齋散鳥雀下,憲府骢來官吏知。
桫蘿幾樹色逾好,薝蔔一林香自奇。諸生父老情戀戀,此别無勞去後思。
宋代: 释净端
吉祥山水与云连,清韵来闻二十年。
知道老僧无熟恼,金沙地内不流泉。
吉祥山水與雲連,清韻來聞二十年。
知道老僧無熟惱,金沙地内不流泉。
宋代: 吴芾
系舟枯柳岸,穷胜古城阴。
松径云生屧,竹窗风满襟。
不妨情话好,且放酒杯深。
杖履寻归路,西山日未沈。
系舟枯柳岸,窮勝古城陰。
松徑雲生屧,竹窗風滿襟。
不妨情話好,且放酒杯深。
杖履尋歸路,西山日未沈。
宋代: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裡珠簾半上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