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项鸿祚的诗 >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注释:
①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蜡炬:蜡烛。
②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一霎:一会儿。

《清平乐·池上纳凉》赏析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据下片词首句“醉来”二字判断,词人此时是在以酒销夏,边饮酒边观赏院中的景色,夜风吹来,室内的蜡烛光炬被风吹得摇晃不定,门帘也随风摇动;室外,月光将竹林映照在墙壁上,竹影依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里,词人是以动写静,那被风吹动的烛光,飘乎不定的门帘和那半墙如画的竹影,更显出夏夜的宁静,虽不一字月,却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优美的夏夜图便可在眼前浮现。

  词的下片着意描写词人乘凉时的心情。“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二句,是写人的动作。词人醉酒后扶墙走到床边,躺在竹席上,手执熟罗扇,轻轻的扇风虽使人略感清凉,但却难解词人的醉意,在朦胧的醉意中,词人由凉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眼前池塘正是莲叶碧青,荷花争奇之时,然而瞬间雨过,一夜间便花凋叶残,明朝醒来,庭院里便是一片秋声。最后两句着似写景,实则是借写醉意中的幻觉,寄托词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勾勒出一幅常见的池边消夏图,传递了一种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水天清话,夜深入静,是小令的基调,但不时有风中烛曳、墙上竹动、席上人晃、手中扇摇、水中波兴,来打破这种静谧。以动衬静,对比分明。项鸿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触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忧情苦绪。这首词就是词人以传神的笔墨,抓住刹那间的愁情描绘出的如画的境界。

项鸿祚简介

清代·项鸿祚的简介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 项鸿祚的诗(5篇) ► 项鸿祚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清平乐·池台非雾

宋代史浩

池台非雾。
缥缈双溪路。
家在江南佳丽处。
看取谢公风度。
蟠桃酒酝千秋。
金焦欲上迟留。
笑待锦花上,双鸾舞彻梁州。

清平乐·池台非雾

宋代史浩

池台非雾。缥缈双溪路。
家在江南佳丽处。看取谢公风度。
蟠桃酒酝千秋。金伙欲上迟留。
笑待锦花裀上,双鸾舞彻梁州。

池上纳凉履方履中二侄挟琴携酒索临禊帖醉后

明代多炡

小阮发清兴,绿尊能为携。
池头千个竹,烟月使人迷。
琴罢思焦尾,书成损赫蹄。
酣呼居语尔,慎勿贱家鸡。

破子清平乐·清平乐

宋代王安中

烟云千里。一抹西山翠。碧瓦红楼山对起。楼下飞花流水。
锦堂风月依然。后池莲叶田田。缥缈贯珠歌里,从容倒玉尊前。

清平乐·咏雨

清代王夫之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清平乐·寿内

元代韩奕

炉烟拂拂。生愿长同室。还度新腔调旧瑟。四十三年今日。当初黄卷相逢。后来红线相从。此去白头相守,榴花无限薰风。

清平乐·西村

明代梁清标

场空禾黍。

终岁田家苦。

脱却朝衣耕瘠土。

闲逐樵歌渔鼓。

溪翁提挈儿孙。

骑驴买醉前村。

野外人家如画,柴扉灯火黄昏。

清平乐·其二

清代史承谦

南田画卷,幅幅开生面。

落墨无多工点染,合上仰家纨扇。

临摹讵减关穜,崔徐花朵玲珑。

坐对流泉古树,怜他艳草秋虫。

清平乐·其一

清代史承谦

绿阴如许,容易添愁绪。

一两三番花外雨,弹指春归何处。

昨宵一枕春酲,分明重见倾城。

惊破晓窗残梦,从今不听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