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罗隐的诗 > 长安秋夜

长安秋夜

[唐代]: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
一枝仙桂有风霜。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长安秋夜》阅读及答案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15.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E   

15.①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苍黑夜色,寄寓自己年华已老、羁旅思乡和一事无成的凄凉、绝望和愤恨之情;②照应首联,表现报效朝廷的理想破灭后对黑暗现实的觉悟;③象征,以“双阙夜苍苍”象征朝廷的黑暗。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所见所闻”有误。本诗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诗人对长安秋夜的感受与联想来抒发的。E项,“相互映衬”赏析有误。本诗通过对过去岁月的追忆来映衬眼前悲凉的境况,并没有“相互映衬”。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市局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诗句的内容是景物描写,应该是以景结情,结尾一般和情感有关,同时注意结尾和首联的照应。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以景结情、照等角度分析。

罗隐简介

唐代·罗隐的简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 罗隐的诗(589篇) ► 罗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长安秋夜

唐代章孝标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
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步晚香醪熟,村村自送迎。

长安秋夜

唐代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
一枝仙桂有风霜。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长安秋夜

唐代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长安秋夜听砧

明代区大枢

秋闺夜静捣衣裳,袅袅砧声出洞房。

带月影疏燕塞柳,随风飘落蓟门霜。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

不信去时闱已缓,试凭宵梦到辽阳。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唐代武元衡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羁愁难会面,懒慢责微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一瓢非可乐,六翮未因风。
寥落悲秋尽,蹉跎惜岁穷。明朝不相见,流泪菊花丛。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唐代武元衡

故园千里渺遐情,黄叶萧条白露生。惊鹊绕枝风满幌,
寒钟送晓月当楹。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
莫怪孔融悲岁序,五侯门馆重娄卿。

答汪公干长安秋夜见忆兼寄潘子朋

明代区大相

旅舍惊秋夕,情人感旧初。

香残知蕙变,盖冷觉荷疏。

溽露迎寒早,轻云过雨馀。

萤飞时隔幔,雁度欲传书。

苑月栖金柝,城烟澹玉除。

不知骑省客,摇落兴何如。

长安秋夕

唐代戎昱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长安秋思

唐代陈标

吴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金刀玉指裁缝促,
水殿花楼弦管长。舞袖慢移凝瑞雪,歌尘微动避雕梁。
唯愁陌上芳菲度,狼藉风池荷叶黄。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