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于武陵的诗 > 赠卖松人

赠卖松人

[唐代]: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劚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寒涧树:指松树。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②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③徒:白白地。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译文: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相信你的真实用意是好的。
你想把这生长在深山溪边耐寒的松树,卖给富贵的人。
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但春天开放淡淡的花儿不好看。
都市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

《赠卖松人》赏析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名利禄的人,因为平素有所蓄积于心,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来。

《赠卖松人》鉴赏

【注释】: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卖松人把松树做为商品送入市场,和夭桃秾李去竞争,意在求利,结果却不能达到目的,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诗人借题发挥,用婉而多风的语言寄托了自己的情愫。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又怎样托根呢?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名利禄的人,因为平素有所蓄积于心,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来。

  (刘树勋)

《赠卖松人》阅读及答案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及解析:

14.C   

15.(1)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2)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说法错误,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故选C。

【15题详解】

题干是“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能力。题干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婉而多讽。“婉”是指委婉;“讽”,是指讽刺。“婉而多讽”的意思是用委婉语言,来表达讥讽的意思。答题时,通读诗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本诗分别是如何体现“婉”和“讽”。本诗是一首讽喻诗。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松,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用意很微婉,诗中松树、翠楼人、桃李都是比喻,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于武陵简介

唐代·于武陵的简介

于武陵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 于武陵的诗(64篇) ► 于武陵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赠卖松人

唐代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劚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赠卖松者

唐代白居易

一束苍苍色,知从涧底来。
劚掘经几日,枝叶满尘埃。
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

卖松翁

宋代强至

穷山老松干百尺,纵有爱者势难值。
小松耸擢未及丈,何亦冷落守岩石。
由来世眼习繁侈,竞事妖红与烂白。
往往破产聚名卉,未见有一号松癖。
城中有客卖桃李,美价高下随意得。
咄嗟彼叟何为者,浪负松本穷九陌。
行求善价吻欲燥,力弛还立朱门侧。
过之千百绝一顾,宁复肯许一钱直。
音声犹带涧风涩,颜色尚染岚烟黑。
松材虽良人未见,其奈桃李有春色。
嗟哉子计信疏矣,岂宜肩入芳菲域。
速培旧土养松干,待栋明堂柱帝宅。
予疑叟非鬻松者,无乃矫世为所特。
众趋时好逞穠艳,何独孑孑衒皴碧。
群雄驰骋尚谲诈,轲以仁义游六国。
时乎释老肆分籍,愈以原道破群惑。
叟乎叟乎予尔知,独行矫世难为力。

卖松者

唐代修睦

求利有何限,将松入市来。
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
细叶犹粘雪,孤根尚惹苔。
知君用心错,举世重花开。

卖松者

唐代齐己

未得凌云价,何惭所买真。自知桃李世,有爱岁寒人。
瑟瑟初离涧,青青未识尘。宁同买花者,贵逐片时春。

喻卖松者

宋代释智圆

莫嫌人不买,人亦爱苍翠。
却是岁寒根,难种尘埃地。
且归栽涧底,映水成嘉致。
他年苟合拱,採取不我弃。
天子建明堂,此为栋梁备。

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

宋代王安石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
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赠卖花湖妓

宋代连文凤

客来不惜买花钱,客醉青楼月在天。
欲尽樽前歌舞意,湖头已有早开船。

赠卖墨陶叟

明代高启

龙井老人称墨仙,有家近在荆溪边。
铁臼秋鸣竹屋雨,瓦篝春扫桐窗烟。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世间潘李今已无,黄金满箧争来沽。
词臣供写《上林赋》,画史用作瀛洲图。
文物年来颇凋弊,丧乱谁言少知贵。
便须从子乞双螺,醉草檄书磨楯鼻。

和道傍大松人取以为明

宋代史浩

夭矫龙鳞衆欲攀,肯随蒿艾老空山。
便教不受栋梁用,犹作光明满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