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李屏山挽章‌

李屏山挽章‌

[金朝]:元好问

世法拘人虱处裈,忽惊龙跳九天门。

牧之宏放见文笔,白也风流余酒尊。

落落久知难合在,堂堂元有不亡存。

中州豪杰今谁望?拟唤巫阳起醉魂。

《李屏山挽章‌》赏析

李屏山即李纯甫。据《中州集》载:“纯甫,字之纯,弘州人。承 安年间进士,仕至尚书右司都事。”《归潜志》称他“喜谈兵,慨然有经 世志”“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纵酒自放”“唯以文酒为事,啸歌袒裼,出礼 法外”。元好问在汴京期间,曾与他诗酒唱和,表现了同声相应、切磋 与共的深厚友谊。正大八年(1131),李纯甫四十七岁,卒于汴京。听 到这个噩耗,元好问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接连写了两首七律表示深切 的悼念。这一首尤其苍凉豪壮、慷慨悲愤,是元好问诗歌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说来,挽诗容易写得凄凄惨惨、悲悲切切,使人落泪,而不大 能够做到豪壮慷慨,催人奋起,而元好问此诗,却表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联如风雨骤至,破空而来:“世法拘人虱处裈,忽惊龙跳九天 门。”表现了诗人初闻噩耗时极端悲愤的心情。“世法”,指世上庸俗的 礼教、法规。“裈”,即裤裆。“虱处裈”,典出阮籍《大人先生 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 内,何异乎虱之处裈中乎?”这里是借用阮籍的话,来比喻当时腐败社会对性格豪放的杰出人才的拘囿和压抑,诗中充满了对李纯甫生前的坎 坷境遇的深切同情。“龙跳九天门”,用袁昂《古今书评》中语意:“萧 思话书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比喻李纯甫的死,犹如夭矫不群的 龙,一下子从世法的拘囚中冲决出来,腾跃而到九天之上。这意思表面 是说李纯甫死了,从此便脱离了拘人的世法,到了自由自在的世界里, 似有庆幸之意,而其实却是愤激的反语。人生而为虱,死则为龙,生不 如死,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把对李的痛悼与对整个社会的抨击紧密 联系起来,拓宽了诗的境界,显得感慨沉痛,忧愤深广。

中间两联,作者在痛定之后,以豪健的笔调,对李纯甫作了深情的 追念。“牧之宏放见文笔,白也风流余酒尊。”意思是说,李纯甫像杜牧 那样气魄宏阔开放,都表现在他的诗文里;他又像李白那样,文采风流 跌宕,但只好终日借酒消愁。这是借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作比,来赞叹 李纯甫的豪放性格和杰出才能。“牧之”,杜牧的字。“白也”,指李白, 出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作者选用这两 个历史人物作比,十分贴切。一是性格极为相似,都豪放不羁;二是文 学上工于诗文,都有建树;三是都生于国家多难之秋,且有匡时济国的 宏伟抱负;四是一生都不得志,历尽人生的坎坷。通过这种精心选择的 贴切的比拟,李纯甫的形象立即活跃在读者心中,真是呼之欲出。 以“白也”对“牧之”,十分工整巧妙,表现了作者纯熟的技巧。

在比拟的基础上,到第三联,作者以满腔激情,对李纯甫的卓尔不 群的处世态度和光明磊落的可贵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落落久知 难合在,堂堂元有不亡存。”落落难合,即高傲孤独,不合群。语出《后汉书·耿弇传》:“帝谓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业。常以为落落 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堂堂,即光明正大。据李纯甫《自 赞》:“躯干短小而芥视九州,形容寝陋而蚁虱公侯。”又曰:“宁为时所弃,不为时所囚。”他这种孤傲而不随流俗的性格,鄙视王公大人而 光明正大的精神,确实是永垂不朽的。如果说,作者在第二联中是侧重 赞他的才能,那么第三联则又进了一步,充分肯定了李纯甫的难能可贵 的品德和精神。作者在两联中反复咏叹,不仅表现了对李纯甫的深挚的 缅怀之情,同时,也用弦外之音,对当时庸庸碌碌、苟且度日的末世颓 风,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字句之间,仍然隐含着一腔难以排遣的愤激之情。

“中州豪杰今谁望?拟唤巫阳起醉魂。”作者的愤慨情绪几经酝酿, 波澜起伏,于此达到了顶点。他回顾了李纯甫的生平,再看当今时事, 形势一败涂地,不禁忧愤丛生。当此四郊多垒、举步艰难之日,还有谁 是豪杰,能做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呢?“中州豪杰今谁望”,这一饱含激 情的问句,已经不是吟唱,简直是情不自禁、无法遏制的呼喊了!作者 对人才的损折,对国家多难的命运,殷忧难已。“拟唤巫阳起醉魂”,点 明了题中的“挽章”二字,也充分表明了他的痛惜之意。“巫阳”,古代传 说中的神巫。《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 魄离散,汝筮予之。”从诗句的强烈感情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魂兮归 来”的招魂之声。这里要招的“醉魂”,当然不是醉意朦胧、沉迷不醒之 魂,而是借酒浇愁的那种忧国忧民之魂。而且,欲起“醉魂”,与其说是 希望李纯甫的复生,倒不如说是希望李纯甫那种不附流俗、堂堂正正、 关心国事的精神,能够在现实中长存,并且发扬光大,从而使国家走上 振兴之路。这里,作者对李纯甫的痛悼,对现实的愤慨,对国家、民族 的一片赤子之心,完全交融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忧思广远,感人至深。


元好问简介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 元好问的诗(466篇) ► 元好问的名句

猜你喜欢

李屏山挽章‌

金朝元好问

世法拘人虱处裈,忽惊龙跳九天门。

牧之宏放见文笔,白也风流余酒尊。

落落久知难合在,堂堂元有不亡存。

中州豪杰今谁望?拟唤巫阳起醉魂。

送李屏山丞宝应

明代陈一松

十年彩笔意何涯,此日承恩鬓未华。

佐政风流唐少府,行春湖上汉仙槎。

时艰民瘼堪垂涕,阀阅簪缨岂浪誇。

正是枳林栖彩凤,飞腾还向帝王家。

郭伯山挽词

宋代叶适

兄弟穷经各一时,百年义塾尚留炊。
讲灯常照鹤窥坐,坛杏半红猿拣枝。
未奏边功明主惜,将成京秩故人悲。
挽君已老庆先尽,安得埋铭更后垂。

郭伯山挽词

宋代戴栩

叹息名流远,西园事亦新。
辟书三度晚,归计一庭春。
魂结忧边梦,真传苦学身。
双峰寒改色,应为失高人。

陈橘山挽诗 其三

宋代林希逸

几年漫仕贫如故,半世投闲乐远谗。
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
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

陈橘山挽诗 其二

宋代林希逸

数亩园虽小,斋居却有楼。
木奴居半许,果子亦多收。
闲日长趺坐,晴时间出游。
自君之去矣,遥望只增愁。

陈橘山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
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
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王九山挽诗 其二

宋代薛嵎

修行过衲子,蔬饭几昏晨。
自草休官疏,犹嫌在世身。
片云先冢近,寒月万松邻。
为鬼还应别,平生有善因。

安次山挽词 其二

宋代沈与求

晓殿传催玉笋班,东风小立照衰顔。
临分愧我江湖上,伏节悲君矢石间。
往事凄凉千古恨,旧交零落几人还。
殊方更致生刍奠,目断高丘涕泪潸。

安次山挽词 其一

宋代沈与求

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
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
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