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元代]: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注释:
①毵毵:毛发细长稀疏。绛蜡:红蜡。暮酣:夜长。

《听雨》赏析

这首绝句为诗人虞集在朝廷任翰林官时所作。虞集于元仁宗六年(1319),诗人时年四十九岁,入翰林至元文宗崩(1330年,诗人时年五十九岁)“谢病归临川”,在翰林院任职达10年之久,这也是他仕途生涯中的最后10年。从诗的内容看,当为诗人任翰林官时的中后期作品。诗人在“晚直金銮殿”时,因“忽听春雨”而勾起了思乡之情,并隐约流露出引退归乡的思想情绪。

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鬓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毵(sān)毵”为毛发细长貌,一般用来形容老年人的头发,与壮年毛发黑粗有别。正因为如此,“毵毵”又常与“白”字配合而合成“白毵毵”一词,用来形容老年人的头发。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曰“鬓毵毵”。条二句写红蜡(绛蜡)的烛光在深夜中摇曳跳跃,“暮酣”指深夜。以上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种死寂冷清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幔”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鬓毵毵”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深夜(暮酣)。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怎能抵御深夜的漆黑呢?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诗人在想什么呢?诗的第二个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京国”指当时的国都大都(今北京市)。诗人从二十六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30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寞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元史·虞集传》中随处都有“虞伯生欲以此去尔”“以目疾乞解职”“欲谋南还”等记载。“忆江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游子思乡,主要的还是厌倦官场、退隐归乡思想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诗为全诗的眼,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一句写得非常含蓄,包容量很大,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

虞集简介

元代·虞集的简介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 虞集的诗(30篇) ► 虞集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听雨

明代邵宝

数月长怀听雨心,道人今夜坐应深。谁知北斗回元气,我爱南风和好音。

况复五湖俱入海,莫须三日始为霖。麦秋时节阴晴半,时有鸠声出远林。

听雨

宋代黄庚

老来已觉此身闲,近日唐诗亦懒看。
半榻白云眠听雨,一窗帘影隔春寒。

听雨

宋代沈说

耳根听不歇,滴滴冷于秋。
疑是山翁醉,岩前枕瀑流。

听雨

宋代赵文

散髮欹眠困郁蒸,谁推河汉落红尘。
电光照雨不可尽,雾气满空疑有神。
驾海怒潮新月夜,绕山腰鼓建溪春。
此声此景谁能写,输与城中不寐人。

听雨

宋代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妨云徃来。

听雨

宋代胡仲参

听尽灯前细雨声,声声总是别离情。
何时断得闲烦恼,一任芭蕉滴到明。

听雨

宋代吕本中

日数归期似有期,故园无语说相思。
芭蕉叶上三更雨,正是愁人睡觉时。

听雨

宋代项安世

幸自蓬窗好,侬家企脚眠。
雨声无頼得,相唤着愁边。

听雨

宋代徐瑞

听泉听雨不须悲,声本无情我自痴。
梦觉不同均是梦,寂然妙在不闻时。

听雨

宋代陈藻

逋负关心籴谷偿,麦苗准拟贴春粮。
连宵不寝听微雨,错喜檐花滴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