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

[唐代]:刘禹锡

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肌肤销尽雪霜色,
罗绮点成苔藓斑。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蘼芜上北山。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②载:一作“岁”。时:一作“年”。

译文: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望夫山》赏析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望夫山

宋代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髣髴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望夫山

唐代李白

□望临碧空。【禺页】
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
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
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
相思几时歇。

望夫山

宋代邓剡

朝望夫,暮望夫,一夕化作山石枯。
潮水去却回,行人来不来。

望夫山

宋代梅尧臣

亭亭千古质,曾是念征夫。
一作山头石,畏看天际途。
犹如托萝蔓,不似采蘼芜。
时有江云近,僊衣挂六铢。

望夫山

唐代刘禹锡

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肌肤销尽雪霜色,
罗绮点成苔藓斑。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蘼芜上北山。

望夫山

明代陶安

春风江头吹柳枝,闺中佳人怨别离。长城烟草渺天北,重见郎面知何时。

欲飞向君无羽翮,登山望远双瞳碧。寸心似石无转移,遍体随之总成石。

相思誓与天地久,肌骨犹香坚不朽。征夫飘泊终不归,纵活孤帏难独守。

岫花红簪螺髻绿,雨露朝昏足膏沭。银河云锦织衣裳,月光为镜天为屋。

呜呼六朝重镇姑孰城,前后藩臣来驻兵。为臣不忠取屠醢,何如贞女身长在。

咏史诗 望夫山

唐代胡曾

一上青山便化身,不知何代怨离人。
古来节妇皆销朽,独尔不为泉下尘。

姑孰十咏 望夫山

唐代李白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姑熟杂咏 望夫山

唐代李赤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咏史诗·望夫山

唐代胡曾

一上青山便化身,不知何代怨离人。
古来节妇皆销朽,独尔不为泉下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