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别匡山

别匡山

[唐代]: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
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注释:
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
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
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
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注释: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7
2. 李白.中华诗坛双璧:李白·杜甫名师名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1日:8-10

《别匡山》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   
这首诗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注释: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7
2. 李白.中华诗坛双璧:李白·杜甫名师名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1日:8-10
3. 郭宝玉,浮伟忠,张海波编著.唐诗宝鉴 壮志凌云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03:45-46

《别匡山》赏析

《别匡山》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表露出诗人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李白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式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诸如《蜀道难》之类;一种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之优美。此诗应属后一类。
另外,此诗也透露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
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
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
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
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开创一番伟大事业。[2]
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
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李白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别匡山

唐代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别匡山归宗寺半偈

明代何南凤

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閒满所欲。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无明路是无生路,祇为名心自差误。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忆别匡山寄彭泽干昼上人

唐代齐己

忆别匡山日,无端是远游。
却迴看五老,飜悔上孤舟。
蹭蹬三千里,蹉跎二十秋。
近来空寄梦,时到虎溪头。

忆别匡山寄彭泽乾昼上人

唐代齐己

忆别匡山日,无端是远游。却回看五老,翻悔上孤舟。
蹭蹬三千里,蹉跎二十秋。近来空寄梦,时到虎溪头。

忆匡山

宋代俞跃龙

匡庐一掬里,雪眼嗽天根。
时落冻僧影,不逢飞鸟痕。
梦中石门路,月照柴桑村。
春水自兹远,幽期空复存。

匡山居

唐代尚颜

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
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
经时隣境战,独夜隔云舂。
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

游匡山

明代梁以壮

始识庐峰次第攀,一时襟抱十分閒。

鸿濛有地寻常外,巉峭离天尺五间。

树积拥阴通寺径,瀑飞流响到江湾。

近来儒老烟霞半,莫问前人几住山。

再游匡山

唐代齐己

紫霄兼二老,相对倚空寒。久别成衰病,重来更上难。
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干。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

寄匡山人

元代陈基

早春相见又经秋,秋水迢迢阻泛舟。
每见玉山问消息,荔浆何日寄江楼?

思匡山贾匡

唐代贯休

山兄诗癖甚,寒夜更何为。
觅句唯顽坐,严霜打不知。
石膏黏木屐,崖蜜落冰池。
近见禅僧说,生涯胜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