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张养浩的诗 > 黄州道中

黄州道中

[元代]:张养浩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

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

③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黄州道中》赏析

此诗约作于至大二三年间(1309—1310)。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奉使南行,途经黄州。苏东坡曾贬谪黄州,黄州遂成为骚人墨客触景兴感的名胜之地,陈益稷有诗云:“赤壁冷烟销魂卒,黄州淡月照坡仙。”张养浩行经黄州道中,又适逢使人多愁善感的秋季,触景生情,自不免思绪万千,慨然成章。此诗抒发了作者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忧愤,流露出用舍行藏的矛盾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首先化用左思《咏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语意,既表现了超尘绝俗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除尘去垢的高洁情怀。作者奉使离京南行,一路风尘,加上长期仕途奔波劳碌、“向年尘迹”,即仍然志不获展,所以常思濯足长流以洗涤官场上的尘渣污秽,即时有归隐念头。诗人望着那悠悠奔流的江水,羁旅的惆怅,仕途的坎坷,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诗人的愁绪,恰如这长江流水一样悠悠不尽。第三、四句,既写实景,又含比兴。仰望天穹,万里寥廓,只有孤云一片悠悠飘浮;俯视大地,木叶黄落,百卉凋零,一派肃杀、萧瑟的秋光秋色。作者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自己的境况和情怀。“闲云”句,作者比自己如孤云,漂泊无依,以状旅途乃至仕途的孤独寂寞。并以孤云不成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感慨。诗人素有远大政治理想,但由于政局变化多端,“致君泽民”的抱负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得以施展,因而诗人即景抒怀,深刻表现了他内心的伤感。“黄叶”句,借秋季时令景物的萧索,隐喻自己壮志未酬,而岁月蹉跎,韶华易逝,大有屈原《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意,但更加含而不露。五、六句,“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再进一步渲染此寥落失意之情。上句写目尽天涯、寥廓孤凄的视像,下句写临水登楼、游子凄凉的听觉。寥廓的天际中,一只失群的孤雁,在黯淡的夕阳余晖下孑然远去,“天外路”状其征途遥远,归宿未卜。这秋空孤鸿,孑然无依,前途渺茫,不正是诗人离家万里、宦游失意的象征吗?与辛弃疾《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心境可谓异曲同工。诗人在秋风中登楼临水,凭栏远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忽然一声长笛悠然响起,笛声在秋风中那样悠扬凄婉,那样如泣如诉,是在喟叹韶光易逝的悲凉,还是在倾诉人生坎坷的悲怆?吹笛的人啊,你只管倾诉自己内心的衷曲,可曾想到还有一个人也在聆听中黯然神伤?这两句化用唐朝诗人赵嘏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所不同的是,赵嘏写的是晨曦初见之景,使人感到凄清,而诗人却巧妙地移接为令人销魂的落日黄昏之时,凄清之外,更添迟暮之愁。

凄凉冷落的秋色,时时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回首往事,自己抱着远大的理想,怀着一腔热忱投身仕途,勤于王事,但武宗一朝政治的腐败,使诗人感到理想难以实现,官场的黑暗,使诗人感叹人生如梦,荣华富贵,恍如过眼烟云,顷刻便会消逝。因此“梦回”句,是作者身经多年的宦海沉浮之后,梦醒悟世,领悟了《庄子·人间世》中“清静无为”,以及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妙谛,流露出的退隐之思。但接着却又写出“犹向邯郸话旧游”,“邯郸”,是用唐传奇《枕中记》卢生邯郸梦的典故,“话旧游”是喻自己像卢生一样梦醒之后,还在回味反思梦中的宦途经历。这里虽有宦海如梦之意,但并不是表明毅然归隐的决心,而是感叹自己梦醒之后,仍然执著于“致君泽民”的理想,仍然辛苦地奔走在“邯郸道”上,人间富贵荣华的梦可以醒悟,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当然梦寐以求。正因如此,作者此时不辞辛劳地为王事奔忙,待回京后,又满怀热忱地写出《上时政书》,冒死指斥时弊。这里既有仕途失意的虚幻感,又有不甘寂寞的济世心,诗人表现了在用舍行藏上的复杂矛盾心情,颇有点老杜那种“非无江海志”而又“忍为尘埃没”的“拙劲”。

诗中将典型景物与特定心境结合起来,景语即情语。闲云、黄叶、落日、断鸿,本是深秋季节的异常景物,而这些景物又与宦游漂泊,风尘碌碌、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表象融会入诗,加上高楼笛韵的烘托,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无间的艺术境界,含蓄深沉而耐人寻味。

《黄州道中》考题

问题:

(1)颈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2)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烘托、视听结合,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六种景物的组合,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

(2)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现手法能力。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解答此类题,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艺术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颈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仔细阅读颈联“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此联明显是写景的一联,所以最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答题时先描述意象,然后总结意境,最后点明情感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涵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道典型的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答题时对注意注释中 “历经宦海风波”,以及表情达意的词语“常”“尘迹”“落日断鸿”“悟”“旧游”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张养浩简介

元代·张养浩的简介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的诗(12篇) ► 张养浩的名句

猜你喜欢

黄州道中

宋代崔鶠

莫愁微雨落轻云,十里长亭未垫巾。
流水小桥山下路,马头无处不逢春。

黄州道中

元代张养浩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

自桐城至黄州道中杂诗

清代潘江

不是饥驱迫,中途亦可归。

传来三楚信,才解万山围。

野旷栖乌急,峰高过雁稀。

北风吾畏汝,吹作雪花飞。

和州道中

明代黄衷

折阪沿秋水,邮亭傍晚原。桔槔横浅壑,屈戌闭衡门。

霸庙青芜合,渔洲翠蓧繁。荒城思范迹,衰草吊虞魂。

序气兼朱素,征衣间爽煴。云屯胡堞隐,犊下楚山昏。

桑柘影弥翳,蟪蛄声亦喧。词人感张藉,地主问何蕃。

涨潦稽前骑,微

锦州道中

清代乾隆

筑场纳稼野村閒,羽盖逶迤展谒还。

七萃翘心指帝里,万年愉色奉慈颜。

潦澄急水将慢水,秋老松山复杏山。

尽是开基用武地,时平益切守成艰。

隆州道中

宋代晁公溯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
草黄迷犊卧,水白见鸥飞。
在野樵牧少,闭关商旅稀。
妻孥属长至,遥想望吾归。

永州道中

明代潘希曾

南岳南来五岭连,黄茅望断瘴云边。未知游子归何日,又见梅花送一年。

行路雨晴多负笠,居人冬晚不衣绵。异蛇见说无人捕,官政于今可胜前。

郑州道中

明代殷奎

甫田万顷少耕犁,茂草东西一色齐。寒日荒荒飞野雉,晚烟漠漠走山麑。

涪州道中

宋代陆游

远客喜归路,清游逾昔闻。
雨添山翠重,舟压浪花分。
洛叟经名世,张侯勇冠军。
怀人不可觌,袖手对炉熏。

信州道中

宋代李龏

试出江东路,葛溪还玉溪。
滩声喧水石,人语混凫鹥。
田卧栽禾鼓,桑闲採叶梯。
春城红酒味,犹忆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