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范成大的诗 > 咏河市歌者

咏河市歌者

[宋代]: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河市:也叫市河,要苏州城内。歌者:卖唱人。渭城:即《渭城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谱成的乐曲,又叫《阳关三叠》,唐宋时期十分流行。这里是说卖唱人唱这支流行曲,不在于它的送别友人的内容。个中:此中。当:想必。
②日晏:天色已晚。忍饥面--挨饿的脸色。春深求友声:用《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典故。是说:春天黄莺叫个不停。是为了寻伴侣。这两句说:可怜他唱到天晚,还没吃口饭,依然忍饥挨饿,强作黄莺般的歌声来吸引听众。

译文:
我听出来了,你并不是从容不迫地演唱着《渭城曲》,你的歌声中充满了激越与不平。
可怜你在这黄昏时候面容憔悴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强打着笑容唱着,好似那春天的鸟儿,为了求友不住地啼鸣。

《咏河市歌者》赏析

  诗人黄昏时分行走在街上,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在卖唱,声音纡徐婉转,可是诗人从中品出了某种不平的感慨。于是他停下来打量了一下歌者,只见他面黄肌瘦,在这日暮时分还不得不忍着饥饿高歌,以求行人布施。诗写得音调和谐,起句以问句形式,为下句作铺垫,次句自答,补足题目,写出歌者的心声。三、四句使用流水对,进一步阐述歌者的歌声中何以有不平的音符,从对音乐的感受转移到直接的描述,通过“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完全表现出来,诗又以“可怜”二字领句,表明自己同情的立场。

  范成大晚年退职家居后,写了很多描写下层百姓痛苦的诗歌,诗风朴实自然,带有乐府民歌的特性,同时往往学民歌用双关、谐音词等手法,使诗活泼生动。如此诗末句,用《诗经》典故,一方面切合歌者身份,回照他歌声的美妙;另一方面又暗喻他处境困难,渴望人们同情与施舍。

  关心民瘼的人一般都很富有同情心,范成大就很富有同情心,苦难人的悲声常常使他产生感伤。像这首诗写到听人卖唱一样,他有次在寒冷的夜晚,听到门外有人喊叫卖卜,他就满怀伤悲地写下这么一首诗:“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歉明朝籴米钱。”(《夜坐有感》)又有一次,他听到卖菜人在大雪天吆喝卖菜,他便作诗说:“饭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苦命人,诗的句法与结构也很接近,合在一起,可全面地理解范成大诗作的内容与思想状况。

《咏河市歌者》阅读及答案

咏河市歌者

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①。

【注】①《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说春天黄莺叫个不停,是为了寻伴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作中的“歌者”是一位民间的演唱艺人,他在街头卖唱,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B.诗歌开头以问句形式起笔,为下一句作了铺垫,第二句自己回答,写出歌者的心声。

C.三、四句进一步阐述歌者的歌声中为何有不平的音符,从对音乐的感受转到对人的描述。

D.作者用“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出来。

E.从对歌者的细致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5.请赏析结句“强作春深求友声”。

答案及解析:

14.AE   

15.可怜他唱到天晚,还没吃口饭,依然忍饥挨饿,强作黄莺般的歌声来吸引听众。运用《诗经》典故,一方面切合歌者身份,回照他歌声的美妙;另一方面又暗喻他处境困难,渴望人们的同情与施舍。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他在街头卖唱,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中的“歌者”忍饥挨饿,街头卖唱,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如“可怜日晏忍饥面”。E项,“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的态度是……怒其不争”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人对这位河市歌者充满了同情与怜悯,并无“怒其不争”。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赏析结句‘强作春深求友声’”,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手法,最后品味情感。“强作春深求友声”是诗歌的结句,意思是“强打着笑容唱着,好似那春天的鸟儿,为了求友不住地啼鸣”。从诗歌注释来看,“《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说春天黄莺叫个不停,是为了寻伴侣”,结句运用典故,《诗经》中黄莺鸣叫是为了寻找伴侣,而本诗中“歌者”是一个贫穷饥饿备受生活折磨的人,如诗歌第三句以“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完全表现出来,故此处使用《诗经》中黄莺求偶的典故暗喻歌者处境的困难,渴望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施舍;同时黄莺唱歌,本诗的标题“咏河市歌者”已经告知了人物的身份,此处用黄莺唱歌求偶的典故也切合歌者身份,借以回照歌者歌声的美妙。

范成大简介

宋代·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累...〔► 范成大的诗(3094篇) ► 范成大的名句

猜你喜欢

咏河市歌者

宋代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咏洒市歌者

宋代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
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
强作春深求友声。

边市歌

明代汤显祖

中兴汉水天飞龙,天街月气何雄雄。
已深吉囊占河曲,偏多俺答啸云中。
二十年中俱老死,分头住牧多儿子。
一从先帝许和戎,尽说销兵纵行李。
也知善马不能来,去去金缯可复回?未愁有虏惊和市,且
是无人上敌台。
别有帐中称写契,解诱边人作奸细。
上郡心知虏骑熟,西州眼见孤军缀。
也先种色何纷纭,五千余里瞰胡群。
不说辽边小王子,杀降前后李将军。

咏河豚西施乳

宋代洪刍

蒌蒿短短狄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时。
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

拟古咏河边枯树

唐代长孙佐辅

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
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

庙灯二市歌

清代黄淳耀

东城灯市声阗阗,西城庙市争臂肩。

燕姬利屣立不定,御史青骢难著鞭。

经旬盼望只一日,明日市门仍寂然。

东吴儒生羁旅客,欲货珍奇双手赤。

那知市货也寻常,只有貂皮与狐腋。

归来太息向僮奴,东西狂走何其愚。

忆过豪门真可羡,天琛海怪相辉眩。

遮藏不许路人窥,识气贾胡遥望见。

赠歌者

宋代欧阳修

病客多年掩绿◇,今宵为尔一颜醺。
可怜玉树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闻。

赠歌者

唐代薛能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听时坐部音中有,
唱后樱花叶里无。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赠歌者

明代徐渭

东风吹雨杨花落,清歌细绕鸣钟阁。
斗酒将倾客不来,白日斜飞晚云薄。
回腰欲舞不得舞,试买罗衫倩谁估?

赠歌者

宋代林尚仁

声逐娇云学凤鸣,王孙几醉拍栏听。
春深莫唱关情曲,多少行人过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