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都城名园大雪天里,又把范宽绘画的雪山展看。他的造诣远在关同荆浩之上,我仿佛亲身到画中的嵩山去游览。见冬云愁惨万木凋零,飞雪里渔人披一领蓑衣从江上回还。对这好景致真该延请宾客,大家围着火炉饮酒清谈。
注释:
⑴枢密蔡谏议:当指书法家蔡襄,曾知谏院、任枢密院直学士,故称。一说指蔡挺,熙宁五年,挺任枢密副使。范宽:五代至北宋初著名山水画家。
⑵梁园:即“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梁孝王刘武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皆为座上客。又名兔园。此处指汴京名园。
⑶迥(jiǒng):远。关荆:指五代后梁画家关同、荆浩。擅长山水,为一时名家。长安关同(一作穜)师事荆浩,从其学画,造诣更高于荆。后世论画,多以荆关并称。梅尧臣《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树石硬,荆关艺能至。”
⑷嵩少:嵩山、少室山,合而言之,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中岳”嵩山的别名;分而言之,则是指嵩山的少室山,此处应分开来说。
⑸一蓑(suō):指蓑衣。
⑹延:请。
⑺小蛮:酒器名,此处指酒。白居易《春晚酒醒寻梦得》诗:“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自注:“小蛮,酒榼(kē)名也。”白居易《夜招晦叔》诗有“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小蛮即“小花蛮榼”的略称。名称可能由白居易舞姬小蛮而起。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赏析
首联中“梁园”,点明游玩赏画的地点,“深雪”说明游园的时间(冬季)和园中积雪的厚度之“深”。此联直点主题雪中示“雪景图”。因此在首联点题后,诗人便于颔联赞叹道:“迥出关荆外,如游嵩少间。”“关荆”亦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与关仝的并称。荆、关二人都擅画山水,而关仝师事荆浩,有青出于蓝之誉,更擅画关河之势,时称“关家山水”。又是这个关仝,与另一画家李成,并范宽三人,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诗人赏玩着手上的“范宽山”,惊异于画家的化工之笔,大为叹赏,称赞范宽之山已经远远超过了关仝及其老师荆浩笔下的山。画幅上峰峦重叠,爽气逼人,诗人览之味之,如同神游于嵩山和少室山之间。这里,诗人以“迥出”赞其画品之高,以“如游”喻其画境之真,欣喜地传达出对“范宽山”高度艺术成就的钦仰之情。
看罢主山,诗人方才移目观赏周围的景致。颈联便着笔描写:高峰上、山腰间,寒云阴沉惨淡,凝结不开,如同为雪天的阴冷而愁;山上山下,万木森然,且多是千百年的老树。然而,这景色如此奇绝,并没有因为寒冷而人迹灭绝。诗人又看到,一位独钓于寒江雪中的蓑笠翁,正提着一个渔篓回家。
范宽这幅雪景图,由于情景生动逼真,引起了诗人欲同宾客共酌的雅兴,因而尾联便道:“此景堪延客,拥炉倾小蛮。”诗人既置身梁园深雪里,又才赏罢范宽雪景图,所以兴致勃勃地要与蔡谏议一同围着红炉尽兴痛饮一番。
诗人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游者,并不作呆板的介绍,而是诱人在览物兴感之中,展开充分的想象,又展示画面细节之美,并且全诗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既是画中有情(如颔联),又是情中有画(如尾联),诗情画意汇为一体。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阅读及答案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①雪景图
文彦博
梁园深雪里,更看范宽山。
迥出关荆上,如游嵩少间②。
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
此景堪延客,拥炉倾小蛮③。
【注】①范宽,宋初画家,善画雪山。②关荆,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和关仝的并称,二人都善画山水。嵩少,指中岳嵩山与其高峰少室山。③小蛮,古代盛酒的器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创作缘起:隆冬大雪日,蔡谏议出示一轴范宽的“雪景图”让诗人欣赏。
B.首联直接点题,“梁园”点明赏画的地点,“深雪”说明赏画的环境特点,“范宽山”点明画中内容。
C.颔联诗人展开充分的想象,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观赏范宽雪景图的感受。
D.颈联写深雪里的梁园寒云阴沉,万木森然,此情此景令诗人感觉自己就是寒江独钓归来的蓑笠翁。
E.全诗融画景于雪景之中,实与虚相结合,人与景相映照,画中有情,诗情画意汇为一体。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D
15.①对范宽绘画技艺的赞赏和钦仰之情。颔联先是与关荆对比赞美范宽画不同凡响,然后写画境逼真,仿佛神游于嵩山与少室山之间,表达了诗人对范宽艺术成就的钦仰之情。②诗人赏画后的喜悦与优雅情致。尾联写范宽这幅雪景图,令诗人想象起延请宾客、拥炉对饮的快意场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与优雅情致。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错在“比喻手法”。D项,错在“颈联写深雪里的梁园寒云阴沉”。“寒云阴沉”不是梁园的实景,而是画面的内容给作者的感觉。故本题选C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写雪天欣赏范宽雪山图的感受。首联交待特定环境,雪下得大,且已很久,从外部环境点染出严寒的气氛。范宽所画的雪景,据说使人见之凛然而生寒意。诗人用一“更”字,把外部寒气的侵袭与画面引起的内心寒意联结在起,给人一种寒上加寒、寒气逼心的感觉,既点明了诗题,又渲染了气氛。中间两联评介所见范宽作品。颌联上句赞赏范宽绘画技艺高超,远在前辈名家之上,下句抒发欣赏名画的感受。“如游高少间”,点明了范宽此图所画内容为高山少林雪景,“如游”二字表达了诗人美的享受之后的喜悦,又是对画面展示的逼真景象的赞美。颈联介绍画面细节,上句略去雪景,唯独突出云和树。云舻前冠以“愁”字,道出了彤云密布、凝结不散的阴沉情状,也表达了诗人的审美心态。以“万黟计树”,可见峰顶崖际森然林立的气势,“老”字自会令人想见那苦动权丫之安。这无边愁云,森森万木,与峰崖林表的皑皑白雪相浑融, 让人望而生寒。下句让人从雪山林海中缩小视野,突出一个雪中寒溪钓罢归来的披蓑渔翁,见出寂冷画面的生机,也由画面上的渔翁联想自身,为表达诗人的感受做铺垫。尾联写欣赏名画后喜悦,炉火可以去干雪天的寒气,酒力正可以派遣雪景图激起的内心的寒凉。全诗杨仪喜悦之情。理解整首诗后,结合相关诗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点回答诗人的思想情感:①对范宽绘画技艺的赞赏和钦仰,可结合颔联分析概括。②诗人赏画后的喜悦与优雅情致。可结合尾联的内容概括。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文彦博简介
宋代·文彦博的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 文彦博的诗(430篇) ► 文彦博的名句〕猜你喜欢
宇文枢密借示范宽春山图妙绝一时以诗送还
范生本以宽得名,不学关仝与李成。
笔端自出一机杼,理通神会真其能。
横披小轴屡到眼,颇亦时能辨真赝。
未见弘大如公藏,茂树乔山春烂漫。
此图不是江南山,寒空青嶂疑商颜。
高高下下几佳处,庄家时有茅三间。
桥梁楼观各有趣,一夫驱驴何处去。
安得随入杳霭间,布袜青鞋踏空雾。
近山忽断见遥碧,天涯一望无中极。
胸中丘壑谁测知,铁屋石人惊笔力。
鹅谿六幅高堂空,终日对坐心神融。
看罢为我捲还客,自此归余境梦中。
雪景图
天风夜撼玻璃国,四面沈沈元气黑。
荒林野屋曙鸡远,世界江山尽瑶色。
山翁倚槛立苍茫,一鸟不鸣山外村。
冷光十里断人迹,玉树皓皓横山门。
溪寒沙浅水烟殢,仙姝犯晓停风驭。
雪中忽忆清泠桥,诗逋老去凭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