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杜甫的诗 > 小寒食舟中作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鹖(音hé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
②“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③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④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

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小寒食舟中作》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小寒食舟中作》阅读及答案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生动描绘舟中江上之景,蝶鸥往来自如,蝴蝶翻飞,白鸥飞翔。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16.杜甫的诗句写愁情时,常常境界阔大,如“云白山青万余里”。下列诗句不符合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7.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15.A   16.B   

17.①年老体衰,从“老年”一句可以看出;②漂泊流浪,从“淹留潭州”可以看出;③穷困潦倒,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强饮”理解有误,“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故选A。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没有阔大的意境。故选B。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情感要抓住诗歌中所写的意象、景物,因为诗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服务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另外还要抓住能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本诗写年老体衰,从“老年”一句可以看出;从“淹留潭州”可以看出漂泊流浪;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穷困潦倒;从“愁看直北是长安”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忧虑朝廷。

【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杜甫的诗(1875篇) ►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寒食日归郡舟中作二首 其二

宋代周紫芝

世事聊相挽,吾归亦有期。
白湖为客久,寒食到家迟。
接屋花仍在,遮门柳自垂。
向来歌社里,应着老人嬉。

寒食日归郡舟中作二首 其一

宋代周紫芝

归櫂浮江水,寒衾拥醉眠。
乱花飞送客,细浪稳随船。
泪落浇山酒,愁生禁火天。
一从胡骑入,飘泊到今年。

小寒食

宋代周文璞

从来寒食多风雨,不料穷乡亦管弦。
壮岁心情悲昨梦,异乡时序感汉年。
偶随游子来溪上,因与棠梨立路边。
从此堪悲转憔悴,随群同上钓鱼船。

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

宋代谢翱

自食屿云薇,闻君白接篱。
谒灵随社到,为客寄音迟。
瓢入新城水,舟回故渚祠。
南衣离火浣,垢敝禁烟时。

小寒食深青驿留题

明代张萱

古院春深长绿莎,墙头开遍荔枝花。明朝又是逢寒食,倦客如何未到家。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唐代皎然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
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
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舟中作

元代顾瑛

自爱玉山书画船,西风百丈大江牵。
出门已是三十日,到家恰过重九天。
青山白水与君赏,翠竹碧梧惟我怜。
近闻海上鲸波净,烂醉草堂松菊前。

舟中作

宋代王十朋

竟日舟行无一家,无边眼界只芦花。
花中知有雁多少,为我传书到永嘉。

舟中作

宋代彭汝砺

晓日新晴三月天,征途令我一悽然。
谋身独愧声名浅,得地安辞道里千。
匹马荒山嗟困矣,扁舟浊水喜安然。
桐庐虽远今伊迩,魂梦先归绛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