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

[元代]: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入山》赏析

苏天爵《滋溪文稿》说刘因“独好长啸,尝游西山,当秋风木落时,作一曲而感慨系之”。又说他“尝游郎山,号雷溪真隐”。据刘因《送翟判官序》中述翟良佐征南宋“自江淮抵闽粤……及还……后二年,予居山中……”等语,则其隐居山中,时当1279年攻陷厓山之后不久。这首七律描写的就是诗人入山之始所见的初秋山色,含蓄地表达了他那忧时避乱的感伤情怀。

首联写入山之始的视听,并点明气候、季节。诗人在一个晴朗的初秋日子,踏着野草的露水,披开缕缕蛛丝进入山中。那晶莹的露珠,袅袅的游丝,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晰可辨,轻烟淡雾渐渐疏散;草丛中乱爬的各种昆虫,敏感地领略到初秋气候的变化,发出唧唧的叫声,似乎在向行人预报秋天来临的先兆。上句写所见,下句写所闻,有色有声,渲染出山中特有的秋意;草露蛛丝,暗示出山中寥无人迹;乱虫先声,又打破了山中的寂静,有“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效果。两句不仅突出了秋山的幽静,也透视出诗人体物入微的视觉和听觉。古人有“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之说(韩愈《送孟东野序》),诗人听虫鸣而辨秋意,正说明他那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幽人情致。

颔联写山路的曲折坎坷和景观蓦然闪现时的惊喜。曲绕盘旋的斜坡,还未转过弯就到了尽头;一片青苍翠绿的茂盛树林忽然扑面而来闪现在眼前,仿佛是从诗人怀抱中突然产生似的。这两句之警策耸观,与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以及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欲擒故纵手法,以上句蓄势衬垫下句,写蓦然发现意外景观的瞬间惊喜感受。但刘因用“忽从怀抱生”这一夸张手法,使物我距离更近,因而大大增强了“惊奇欣喜”的程度,也更富于幻觉感和亲切感,这是在前人名句启示下的独创。

颈联写诗人迷失方向和山色阴晴明暗的变幻。诗人沿着一条小路行走,山峰回环,小路也随之转折,忽然前边没有路了;诗人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他放眼四望,但见两山之间云雾迷漫,飘过来,荡过去,距离很近;但因朝阳和背阴的缘故,故两山光色的明暗深浅,却大异其趣,呈现出斑驳陆离、姿态万千的动人景象。它令人想起了王维《终南山》中“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的境界。显然,诗人已经登上了山顶,才出现了如此奇观。

尾联抒情,表明诗人入山登临的忧时伤感情怀。“天公”,以天拟人,仿佛老天有情亦解人意,此处正表明诗人与世乖违,恨无知音,故将一腔心曲欲向“天公”倾诉,但这只是感情的一面;而在理智上,他明知“天公”是不解人意的,故用“若会”表明这种情与理的矛盾,颇见顿挫之致。这句似从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变化而来,说“天公若会登临意”,哪能相信世间丹青妙手描画得出我这一片忧伤之情来呢?高蟾

《金陵晚望》说:“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王安石也说“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此用其意而作反问语气。诗人伤心并未具体明言,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也许是伤连年干戈不息而民生多艰;也许是伤金、宋皆亡,几千年华夏文明礼乐皆被毁弃;或许是由于用舍行藏的矛盾折磨而彷徨苦闷……总之,诗人引而不发,造成模糊悬念,却大大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此诗前六句写景,末二句抒情。写景移步换形,由浅入深,从微观到宏观,层层深入,都紧扣“入山”这个“入”字。尾联抒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表面看似觉突然,实则前六句写景中的“乱虫秋意”“屈盘坡陀”“失南北”“异阴晴”等意象,已微露出诗人那内心的纷扰郁结、九曲回肠、迷茫惆怅的忧思端倪,可谓景中有情;故结句的“伤心”,正是这种忧思积淀的溢于言外和必然爆发。诗中有哀景(如蛛丝、乱虫等),有乐景(如晴日、苍翠等)则从正反两方面衬托了“伤心”之情,因而“一倍增其哀乐”(《薑斋诗话》)。


刘因简介

元代·刘因的简介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 刘因的诗(51篇) ► 刘因的名句

猜你喜欢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之得二十首 入山

宋代徐瑞

石浪嚙我足,山雨湿我衣。
冥行果为谁,笑抚桄榔枝。

入山

宋代刘敞

连山何丛丛,相背复相向。
盘溪殆千曲,险石弥万状。
或疑天地翻,斗起渤碣浪。
蹙沓更腾凌,变化倐奇壮。
舟车未为用,夷夏永觖望。
凿空伊谁氏,重译肇霸王。
茫茫千万岁,冉冉道交丧。
薄伐策已卑,割据事逾妄。
衣冠惨分裂,玉帛敝辞让。
至仁有柔服,远驭耻惩创。
非无一丸泥,不乏万人将。
齐雠纾九世,鲁锦轻百两。
羊肠劳跻攀,鱼齿困沿并。
彼岐亦云岨,易简德固旷。
大哉天作诗,因见圣者量。

入山

宋代胡圭

摆落世尘缚,愿结岩栖缘。
一层复一层,古道多迴旋。
白云随我后,幽鸟鸣我前。
云禽亦佳侣,一见即忻然。

入山

宋代洪咨夔

箯舆轧幽径,乔松矫疏花。
好鸟媚嘉荫,圆吭咽清笳。
膏畦走秧马,茅檐嘶茧车。
谁知天下东,尽属山人家。
桥横涧水断,寺古林屋斜。
铭架镇法鼓,诗碑记煎茶。
尊者俨如故,天奎失龙蛇。
划然小窗开,五蕊撑谽谺。
斗酒软两脚,捷步穷烟霞。

入山

宋代叶茵

到来非俗境,一片隠心生。
晓雾沈山色,春禽和水声。
逢人多古貌,对语率真情。
同在无怀世,炉熏答圣明。

入山

宋代王谌

入却山来事事宜,眼边何处不关诗。
风飘花片上书册,水浸山峰入砚池。
酒欲饮时斟易尽,棋当胜处着嫌迟。
箇中自有无穷趣,莫遣儿曹取次知。

入山

元代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入山

元代陈高

入山惊道险,上岭觉天低。日碍危峰过,云依翠壁栖。

幽花如血染,怪鸟学儿啼。避世须来此,桃源路已迷。

入山

明代桑悦

客子寻幽兴,随云入乱山。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閒。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

入山亭

宋代释鉴

荒芜行尽处,幽亭聊暂止。
带雨策孤筇,登高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