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朱湾的诗 >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唐代]: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
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阅读及答案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点明入山寻访隐者。“隐沦”指代韦九山人,“无尘”写出了诗人对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既表明了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他山行之中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C.颈联描写了一个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了作者喜爱之情。“谁作主”,两句一问一答。“人”的出现给山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尾联以议论作结,“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逃避世俗烦恼,隐逸山林,是天性使然,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

15.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1)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污浊尘世的厌弃。(2)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3)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考生把每一项的分析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判断对错,最后选出答案。本题D项“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错,本首诗表达的是对韦九山人的敬佩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题干问的很明确,是对借景抒情的手法的考查;然后考生回归诗歌的内容,找到诗歌中的所有写景的诗句,分析这些写景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首诗中前三联重在写景,最后一联重在议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点睛】(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①多是含蓄、隐晦的;②多是丰富、复杂的;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①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②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3)答题模板: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朱湾简介

唐代·朱湾的简介

朱湾(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巨川,号沧洲子,西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徵辟。工诗,善于咏物。李勉镇永平,嘉其...〔► 朱湾的诗(26篇) ► 朱湾的名句

猜你喜欢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唐代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
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过张穆之东溪草堂

明代梁宪

垂杨环十亩,负郭水云乡。

蛤蟹分朝市,凫鹥放野塘。

沿溪秋潦长,满陌稻花香。

短棹桥西驻,穿林入草堂。

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

唐代卢象

开山十馀里,青壁森相倚。欲识尧时天,东溪白云是。
雷声转幽壑,云气杳流水。涧影生龙蛇,岩端翳柽梓。
大道终不易,君恩曷能已。鹤羡无老时,龟言摄生理。
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未暇扫云梯,空惭阮氏子。
今朝共游者,得性闲未归。已到仙人家,莫惊鸥鸟飞。
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
名理未足羡,腥臊讵所希。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二

唐代卢象

今朝共游者,得性闲未归。
已到仙人家,莫惊鸥鸟飞。
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
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
名理未足羡,腥臊讵所希。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一

唐代卢象

开山十余里,青壁森相倚。
欲识尧时天,东溪白云是。
雷声转幽壑,云气杳流水。
涧影生龙蛇,岩端翳柽梓。
大道终不易,君恩曷能已。
鹤羡无老时,龟言摄生理。
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
未暇扫云梯,空慙阮氏子。

送孙山人归苕溪草堂一首

明代黄省曾

山人遗荣者,长啸游三吴。海上冠服野,客中琴剑孤。

阳春武林去,飞鹤思林逋。桃李本无言,忽然生西湖。

秋鸿度霜野,茫茫动轻舻。棹入霅川里,水寒汀草枯。

缅想玄真子,昔代烟霞徒。结庐追高尘,白云炊雕菰。

萝日理璚篇,江风开玉壶。故人亦豹隐,肮脏在吴趋。

幸枉瑶音来,慰予长叹吁。

太白山人卜筑苕溪草堂诗以送之一首

明代黄省曾

西塞玄贞子,清风世所希。草堂君卜筑,千载影相依。

乌蜀青山绕,桃花白鹭飞。时时有佳兴,明月啸云扉。

华山寻隐者

唐代李频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寻隐者不遇

宋代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
白云遍地无人扫。

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