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刘子翚的诗 > 山寺见牡丹

山寺见牡丹

[宋代]: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山寺见牡丹》阅读及答案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翬(hui)(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E.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

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    15.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分析片面,根据原文,“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E项,理解错误,说诗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不当,前两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结合诗歌情感分析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辨析手法然后分析情感。如此题分析“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诗中的词语“曾”“回首”可见诗歌的前三联是回忆属于“虚写”,最后一联“山房”等景物,应是“实写”,由此可知是“虚实相生”,结合“意萧索”可知是一种失落感,整理即可得到答案。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的虚实相生和对比的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化用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并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雾、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用比喻的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自己的过去做了反思,对将来也进行了安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沧海月明珠有泪   (2).蓝田日暖玉生烟   (3).寄蜉蝣于天地   (4).渺沧海之一粟   (5).悟已往之不谏   (6).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沧、生、蜉蝣、渺、粟、谏。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刘子翚简介

宋代·刘子翚的简介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 刘子翚的诗(851篇) ► 刘子翚的名句

猜你喜欢

山寺见牡丹

宋代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九月见牡丹

明代朱诚泳

万卉千葩已寂然,不应富贵与时偏。谁知造化能开物,一岁相看两度妍。

西溪见牡丹

宋代范仲淹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山中见牡丹

明代李祯

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见牡丹呈诸友

宋代袁甫

从来洛花天下最,姚黄魏紫尤奇异。
坐令百花失顔色,唤作国香谁是对。
十年之前来新安,閲尽妖娆兴欲兰。
晚得一枝睡露蝉,分明好似画中看。
人世匆匆驹过隙,重游正值春三月。
园丁折得数般来,旋买甆瓶谩成列。
殷红照日更嫣然,轻素含风玉色鲜。
中有杨妃曾一捻,咄哉尤物累天全。
我今褰帷问疾苦,皇华那受妖花污。
掷置道旁何足惜,亦如佞人吾所恶。
顿使心胸和且平,况闻麦陇香气腾。
处处一犁春雨足,家家合掌庆丰登。

废苑见牡丹黄色者

宋代汪元量

西园兵后草茫茫,亭北犹存御爱黄。
晴日暖风生百媚,不知作意为谁香。

禁籞见牡丹仍蒙恩赐

宋代赵抃

校文春殿籥天关,内籞千葩放牡丹。
风捲异香来幕帟,日披浓艷出栏干。
芳菲喜向禁中见,憔悴忆曾江外看。
剪赐从臣君意重,数枝和露入金盘。

初见牡丹与诸季申伯小酌

宋代李纲

牡丹家中州,尤者西邑洛。
姚黄妃魏紫,余品皆落寞。
南方瘴疠地,寒暑互参错。
浪蕊与浮花,未春先已作。
安能萃和气,孕此木芍药。
今朝眼忽开,数朵到书阁。
郁然兰蕙芬,烂若云霞烁。
虽非千叶繁,香色亦不恶。
花王苗裔远,气格尚宏廓。
羣芳类凡禽,累百惭一鹗。
把酒共对之,寄意良匪薄。
无辞倒金樽,坐使花空落。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宋代苏轼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
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
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
旋观真历块,归卧甘破屋。
故人老犹仕,世味薄如縠,偶従越女笑,不怕蛮江浴。
惊闻尺书到,喜有新诗辱。
应怜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骨销谗口铄,胆破狱吏酷。
陇云不易寄,江月乃可掬。
遥千清远寺,不称空洞腹。
蹇驴步武碎,短瑟弦柱促。
仰看泉落珮,俯听石响毂。
千峰泻清驶,一往无回躅。
狂雷失晤语,过电不容目。
要知僧长饥,正坐山少肉。
人间无南北,蜗角空出缩。
仇池九十九,(仇池有九十九泉,予尝梦至,有诗。
嵩少三十六。
子由近买田阳翟,北望嵩山,甚近。
)天人同一梦,仙凡无两录。
陋邦真可老,生理亦粗足。
便回爇天焰,长作照海独。
(爇天焰见退之诗。
近黄鲁直寄诗云:莲花合里一寸烛,牝马海中烧百川。
鲁直盖近有得也。

南园正月二十三日见牡丹因翦分送而公舒太守以诗为报遂次来韵

宋代韦骧

上元八日冒轻寒,翦送南园两牡丹。
为我果能兴绝唱,知君不作等闲看。
香余琱槛春犹浅,咏入华牋墨未干。
更说僧坊曾寄植,纵观须待解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