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王勃简介
唐代·王勃的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 王勃的诗(144篇) ► 王勃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