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维的诗 > 竹里馆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②深林: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竹里馆》阅读及答案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C.“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E.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15.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答案及解析:

14.DE   

15.诗人借竹林、明月描绘出清幽澄净的画面,以弹琴、长啸反衬其“幽”,进而表现出作者的安闲自得和尘虑皆无。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正面衬托”错误,应该是反衬;选项前面已经说了“以动衬静”,“动”与“静”之间是相反的关系,这是反衬。E项,“语言沉郁顿挫”错误,应该是自然平淡。所谓“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 王维的诗(542篇) ► 王维的名句

猜你喜欢

竹里馆

唐代卢象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集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集二十首 竹里馆

唐代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题倪司谏公在竹里馆

明代孙一元

使君家在渭川上,茅堂正对青琅玕。皇陂月出夜初静,紫阁云连秋映寒。

已爱冉冉坐中见,更要潇潇吟处看。闻道南邻云蒋诩,携壶相过日高谈。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唐代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宿新里馆

唐代钱起

愁人待晓鸡,秋雨暗凄凄。度烛萤时灭,传书雁渐低。
客来知计误,梦里泣津迷。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

竹里

明代潘希曾

竹里桃花间杏花,青山深处野人家。名场利路都无梦,閒与东风领物华。

竹里

宋代释居简

一亩摇湘绿,漪漪与静宜。
避人酬橘隠,延月赋襟期。
鹤至自华表,客来歌竹枝。
谢家兰玉富,不似锦綳儿。

竹里

唐代李涉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