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虞世南的诗 > 赋得临池竹应制

赋得临池竹应制

[唐代]: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赋得临池竹应制》赏析

这首诗是虞世南酬和唐太宗《赋得临池竹》的应制诗。太宗诗曰:“贞条障曲砌,翠叶负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第三句仿效竹子和龙之间的无数传统联系,说明窗口的竹影与龙相似。第四句用的是凤凰只肯栖息竹林的传说。但是在第二句里,太宗出了一个不得体的差错,把竹子耐寒的主题写入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

虞世南的和诗《赋得临池竹应制》第五句采自伶伦的传说。伶伦是黄帝的乐师,被派往生长着各种奇异竹子的嶰谷采割竹子,制造一套排箫。虞世南的诗既含蓄又明确地“纠正”太宗的绝句。太宗没有扣紧描写与水池相关的竹子这—题目。在第一联诗里,虞世南将竹子的“高”——自然高度、色彩、光亮、高尚精神,这一切都与云相似——与其在池中倒影的“低”相对照。第二联是不一致主题的出色描述:被风搅动的水波抓住迎风婆娑的竹子(或解释成竹子的倒影随着水波荡漾,仿佛被风吹动,而实际上竹子是不动的),大量的水流嘲笑般地困住能够避开小量的水——露珠的竹枝。在第三联里,虞世南向太宗显示了如何引进龙和风的联系,而同时切合水中竹影的主题:水池变成反映“龙影”的嶰谷之溪,凤凰来临的倒影似乎“拂动涟漪”。

在向太宗示范了处理主题的“恰当”手法后,虞世南指出那首绝句中的明显错误:必须等到冬天才谈竹子的耐寒。竹子的这一性质具有很强的道德联系,与常青树一样,竹子是正直和坚韧耐苦的象征。这样,虞世南暗示了只有当竹子受到考验时,才能赞美它的这些品质。

虞世南总是以学问渊博的类书编纂者、文化上自鸣得意的南方人及儒家道德家的综合面目出现的。虞世南同唐太宗唱和时,流露出一种洋洋自得的教师语气,使他难堪,这极大地考验了这位皇帝的耐性。


虞世南简介

唐代·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 虞世南的诗(49篇) ► 虞世南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赋得临池竹应制

唐代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赋得临池竹

唐代李世民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赋得临池柳

明代黎民表

春色方骀荡,霜华讵见侵。萦堤轻缕结,拂水乱丝沈。

摇落还同絮,萧疏不作林。笼烟无远态,障日少繁阴。

夕鸟窥巢入,寒同抱叶吟。长因离别尽,非为笛中音。

赋得临池柳

唐代李世民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宣和殿新竹应制次韵

宋代李吕

千竿倏忽散层云,疑有风雷为骏奔。
峻擢湛应烦地媪,巧裁作复借天孙。
已惊虎豹留皮处,更看龙蛇起陆痕。
圣主工夫同造物,坐令温诏发霜根。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南北朝阴铿

夹池一丛竹。
垂翠不惊寒。
叶酝宜城酒。
皮裁薛县冠。
湘川染别泪。
衡岭拂仙坛。
欲见葳蕤色。
当来菟苑看。

赋得临江迟来客

唐代公乘亿

江上晚沈沈,烟波一望深。
向来殊未至,何处拟相寻。
柳结重重眼,萍翻寸寸心。
暮山期共眺,寒渚待同临。
北去鱼无信,南飞雁绝音。
思君不可见,使我独愁吟。

同群公饯郑五秀才至鼓山寺分题赠别赋得临沧亭

明代高柄

屴崱海上秀,中峰开禅宫。

飞亭挂空翠,直上临方蓬。

溟涨在几席,天光映帘栊。

目极万里外,但见清濛濛。

曙色从东来,晃然灵境空。

登临岂不伟,别意叹无穷。

奉和宴小山池赋得溪字应制

唐代武三思

年光开碧沼,云色敛青溪。冻解鱼方戏,风暄鸟欲啼。
岩泉飞野鹤,石镜舞山鸡。柳发龙鳞出,松新麈尾齐。
九韶从此验,三月定应迷。

奉和宴小山池赋得谿字应制

唐代武三思

年光开碧沼,云色歛青谿。
冻解鱼方戏,风暄鸟欲啼。
岩泉飞野鹤,石镜舞山鸡。
柳发龙鳞出,松新麈尾齐。
九韶从此验,三月定应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