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
[宋代]:李复
移松自南山,昔种十三株。
连岁苦久旱,十一已彫枯。
两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觉稍得地,翠柯渐扶疏。
乘春抽芳心,岁长二尺余。
渐有干云势,轩昂出楸梧。
对立耸奇姿,秀发动吾庐。
纷纷视衆木,雀鷇望凤雏。
清风为我来,飘爽洒我裾。
足为送老资,日待偃盖舒。
予今亦已老,顾步良踌躇。
想当千载后,黛色凌天衢。
移松自南山,昔種十三株。
連歲苦久旱,十一已彫枯。
兩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覺稍得地,翠柯漸扶疏。
乘春抽芳心,歲長二尺餘。
漸有幹雲勢,軒昂出楸梧。
對立聳奇姿,秀發動吾廬。
紛紛視衆木,雀鷇望鳳雛。
清風為我來,飄爽灑我裾。
足為送老資,日待偃蓋舒。
予今亦已老,顧步良躊躇。
想當千載後,黛色淩天衢。
宋代·李复的简介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
► 李复的诗(448篇) ► 李复的名句〕
宋代: 苏辙
城郭人家岁寒木,桧柏森森映华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
中庭冉冉盈尺苗,条干虽短风霜足。
培根不用粪壤厚,插竹预防鷄犬触。
他年期汝三丈高,独立仙翁毛髮绿。
老翁自分不及见,子孙见汝知遗直。
城郭人家歲寒木,桧柏森森映華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塵土辱。
中庭冉冉盈尺苗,條幹雖短風霜足。
培根不用糞壤厚,插竹預防鷄犬觸。
他年期汝三丈高,獨立仙翁毛髮綠。
老翁自分不及見,子孫見汝知遺直。
宋代: 李复
移松自南山,昔种十三株。
连岁苦久旱,十一已彫枯。
两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觉稍得地,翠柯渐扶疏。
乘春抽芳心,岁长二尺余。
渐有干云势,轩昂出楸梧。
对立耸奇姿,秀发动吾庐。
纷纷视衆木,雀鷇望凤雏。
清风为我来,飘爽洒我裾。
足为送老资,日待偃盖舒。
予今亦已老,顾步良踌躇。
想当千载后,黛色凌天衢。
移松自南山,昔種十三株。
連歲苦久旱,十一已彫枯。
兩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覺稍得地,翠柯漸扶疏。
乘春抽芳心,歲長二尺餘。
漸有幹雲勢,軒昂出楸梧。
對立聳奇姿,秀發動吾廬。
紛紛視衆木,雀鷇望鳳雛。
清風為我來,飄爽灑我裾。
足為送老資,日待偃蓋舒。
予今亦已老,顧步良躊躇。
想當千載後,黛色淩天衢。
宋代: 谢薖
清晨课僕奴,遶舍诛蒿蓬。
身非郭槖驼,学作种树翁。
胡不种杞柳,但种青青松。
念汝受命独,劲气凌三冬。
明年见汝生,何年矫苍龙。
种德亦吾愿,穆如松上风。
安知百载后,无人思角弓。
麦阴行可赖,不必荒茅中。
唯当护以棘,养视如婴童。
此法岂浪传,闻诸玉局公。
清晨課僕奴,遶舍誅蒿蓬。
身非郭槖駝,學作種樹翁。
胡不種杞柳,但種青青松。
念汝受命獨,勁氣淩三冬。
明年見汝生,何年矯蒼龍。
種德亦吾願,穆如松上風。
安知百載後,無人思角弓。
麥陰行可賴,不必荒茅中。
唯當護以棘,養視如嬰童。
此法豈浪傳,聞諸玉局公。
宋代: 黄庚
去年种松树,未有蒿与蓬。
今年松渐长,埋没蓬蒿中。
老髯何苍苍,岁华不改容。
回视蒿与蓬,零落悲秋风。
去年種松樹,未有蒿與蓬。
今年松漸長,埋沒蓬蒿中。
老髯何蒼蒼,歲華不改容。
回視蒿與蓬,零落悲秋風。
明代: 孙一元
种松满昆丘,眼中生苍鳞。松根化为石,松叶不受尘。
中有结庐者,长年事隐沦。入云荷长镵,斸苓青涧滨。
木食有奇志,乃与天为邻。放歌白云里,去去空山春。
種松滿昆丘,眼中生蒼鱗。松根化為石,松葉不受塵。
中有結廬者,長年事隐淪。入雲荷長镵,斸苓青澗濱。
木食有奇志,乃與天為鄰。放歌白雲裡,去去空山春。
近代: 罗家伦
龙松手植感凄然,待尔参云我白颠。终不羡人种桃李,花开花落是明年。
龍松手植感凄然,待爾參雲我白颠。終不羨人種桃李,花開花落是明年。
明代: 谢迁
杪冬天宇霁,阴崖冰雪消。荷锄向西崦,课童植松苗。
众卉岂不荣,未雪已先凋。松姿贞且劲,凌寒见孤标。
岩谷势幽阻,土脉亦不硗。栽培藉雨露,但苦牧与樵。
樵牧苟不侵,拱把遂成乔。当年手所植,今已百尺条。
岁月尚吾与,见尔复昂霄。湖山归旧隐,依云结新巢。
嗟嗟赤松子,自昔成久要。松间路不迷,来往任逍遥。
杪冬天宇霁,陰崖冰雪消。荷鋤向西崦,課童植松苗。
衆卉豈不榮,未雪已先凋。松姿貞且勁,淩寒見孤标。
岩谷勢幽阻,土脈亦不硗。栽培藉雨露,但苦牧與樵。
樵牧苟不侵,拱把遂成喬。當年手所植,今已百尺條。
歲月尚吾與,見爾複昂霄。湖山歸舊隐,依雲結新巢。
嗟嗟赤松子,自昔成久要。松間路不迷,來往任逍遙。
宋代: 释行海
苍髯分种出山林,却忆当年郁翠阴。
自是君王来避雨,初无一点大夫心。
蒼髯分種出山林,卻憶當年郁翠陰。
自是君王來避雨,初無一點大夫心。
宋代: 张嵲
纷纷群木望秋零,独喜新松五鬣音。
他年城郭人非旧,我始携锄斸茯苓。
紛紛群木望秋零,獨喜新松五鬣音。
他年城郭人非舊,我始攜鋤斸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