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同莫干祝法游东西园
[宋代]:洪咨夔
探得行春第一筹,南梢花事半将休。
断云不碍远山碧,新月自随江水流。
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来不。
丁宁留取蒲城酒,更约东风汗漫游。
探得行春第一籌,南梢花事半将休。
斷雲不礙遠山碧,新月自随江水流。
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來不。
丁甯留取蒲城酒,更約東風汗漫遊。
宋代·洪咨夔的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
► 洪咨夔的诗(1623篇) ► 洪咨夔的名句〕
宋代: 洪咨夔
探得行春第一筹,南梢花事半将休。
断云不碍远山碧,新月自随江水流。
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来不。
丁宁留取蒲城酒,更约东风汗漫游。
探得行春第一籌,南梢花事半将休。
斷雲不礙遠山碧,新月自随江水流。
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來不。
丁甯留取蒲城酒,更約東風汗漫遊。
宋代: 张镃
超旷欣便静,纷譁厌处浓。
客亲非外约,地胜适新逢。
诗兴骖黄鹤,仙情寄赤松。
烟平千万户,此处认歌钟。
超曠欣便靜,紛譁厭處濃。
客親非外約,地勝适新逢。
詩興骖黃鶴,仙情寄赤松。
煙平千萬戶,此處認歌鐘。
宋代: 郭印
名园春信来,冷眼思一窥。
吏文巧束缚,颖脱迺不覊。
兴发勇欲往,壮士先登埤。
但得一樽乐,岂论官职卑。
况兹横清流,适然副心期。
梅梢出翠竹,照水两猗猗。
野航转澄碧,小雨斜风吹。
平生江海怀,是日慰渇饥。
村迥孤烟处,林深幽鸟时。
端疑是吴越,梦到身亦随。
同游客靡恶,喜气回朝曦。
醉倒不自惜,一叶忌倾欹。
新诗许共赋,未唱心力疲。
归来已陈迹,物理观盛衰。
名園春信來,冷眼思一窺。
吏文巧束縛,穎脫迺不覊。
興發勇欲往,壯士先登埤。
但得一樽樂,豈論官職卑。
況茲橫清流,适然副心期。
梅梢出翠竹,照水兩猗猗。
野航轉澄碧,小雨斜風吹。
平生江海懷,是日慰渇饑。
村迥孤煙處,林深幽鳥時。
端疑是吳越,夢到身亦随。
同遊客靡惡,喜氣回朝曦。
醉倒不自惜,一葉忌傾欹。
新詩許共賦,未唱心力疲。
歸來已陳迹,物理觀盛衰。
宋代: 郭印
春江晚多思,拂面风稜稜。
舟行明镜中,天水同一澄。
沧波濯新柳,乔松上寒藤。
风梅雪飘径,两麦青平陵。
文鲂自潜跃,好鸟相唤譍。
倥偬日少暇,因循来未曾。
清游鄙谢傅,豪气压陈登。
岂惟得佳士,亦复同高僧。
幽情各披写,醉语或侵凌。
偶兹惬怀抱,萧然遗爱憎。
旷野暝烟合,长林初月升。
回舟兴未已,孤塔耿疏灯。
春江晚多思,拂面風稜稜。
舟行明鏡中,天水同一澄。
滄波濯新柳,喬松上寒藤。
風梅雪飄徑,兩麥青平陵。
文鲂自潛躍,好鳥相喚譍。
倥偬日少暇,因循來未曾。
清遊鄙謝傅,豪氣壓陳登。
豈惟得佳士,亦複同高僧。
幽情各披寫,醉語或侵淩。
偶茲惬懷抱,蕭然遺愛憎。
曠野暝煙合,長林初月升。
回舟興未已,孤塔耿疏燈。
宋代: 宋庠
迎春纔十日,应月已三蓂。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迎春纔十日,應月已三蓂。
池面開新素,山光複舊青。
灰飛空玉琯,醅動漲金瓶。
剩作尋芳具,當筵忌獨醒。
明代: 孟洋
东风宛转入新年,林色熹微开曙烟。梅柳隔帘春欲动,楼台满眼雪犹悬。
群飞鹳鹤翻高树,并泛凫鸥下碧川。对此不堪多病在,令人却忆五湖船。
東風宛轉入新年,林色熹微開曙煙。梅柳隔簾春欲動,樓台滿眼雪猶懸。
群飛鹳鶴翻高樹,并泛凫鷗下碧川。對此不堪多病在,令人卻憶五湖船。
宋代: 方回
曾戴金幡胜,如今有几人。
尚能容白发,屡得见青春。
定力忘寒燠,冥怀任屈伸。
遥知残雪地,即复化为尘。
曾戴金幡勝,如今有幾人。
尚能容白發,屢得見青春。
定力忘寒燠,冥懷任屈伸。
遙知殘雪地,即複化為塵。
唐代: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黄鹂,坊名。乌鹊,河名。]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苏之官桥大数)。]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黃鹂巷口莺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黃鹂,坊名。烏鵲,河名。]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蘇之官橋大數)。]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隻從前日到今朝。
宋代: 方回
曾戴金幡胜,如今有几人。
尚能容白发,屡得见青春。
定力忘寒燠,冥怀任屈伸。
遥知残雪地,即复化为尘。
曾戴金幡勝,如今有幾人。
尚能容白發,屢得見青春。
定力忘寒燠,冥懷任屈伸。
遙知殘雪地,即複化為塵。
宋代: 陈杰
柳边梅外试阴晴,清晓谁来鹊满庭。
春似久痿纔得沾,天如熟醉骤难醒。
窗含西岭千秋白,笔转东皇万古青。
又与新年书甲子,阶前尧历第三蓂。
柳邊梅外試陰晴,清曉誰來鵲滿庭。
春似久痿纔得沾,天如熟醉驟難醒。
窗含西嶺千秋白,筆轉東皇萬古青。
又與新年書甲子,階前堯曆第三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