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余明逺来访
[宋代]:董嗣杲
风浪而今自忍闻,尚甘客隠大江濆。
酒家债负将偿足,诗境情懐任醉分。
爱睡有魔销椀茗,遣闲无事对炉熏。
梧桐井畔敲门处,问字何人访子云。
風浪而今自忍聞,尚甘客隠大江濆。
酒家債負将償足,詩境情懐任醉分。
愛睡有魔銷椀茗,遣閑無事對爐熏。
梧桐井畔敲門處,問字何人訪子雲。
宋代·董嗣杲的简介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
► 董嗣杲的诗(678篇) ► 董嗣杲的名句〕
宋代: 董嗣杲
风浪而今自忍闻,尚甘客隠大江濆。
酒家债负将偿足,诗境情懐任醉分。
爱睡有魔销椀茗,遣闲无事对炉熏。
梧桐井畔敲门处,问字何人访子云。
風浪而今自忍聞,尚甘客隠大江濆。
酒家債負将償足,詩境情懐任醉分。
愛睡有魔銷椀茗,遣閑無事對爐熏。
梧桐井畔敲門處,問字何人訪子雲。
宋代: 董嗣杲
静极占鸦鹊,闲来弃简书。
风停思晚醉,泥软便春耡。
透屋哀歌切,懐人吉梦疎。
余樽须共倒,莫惜过吾庐。
靜極占鴉鵲,閑來棄簡書。
風停思晚醉,泥軟便春耡。
透屋哀歌切,懐人吉夢疎。
餘樽須共倒,莫惜過吾廬。
宋代: 董嗣杲
别离临水濶,迤逦望城微。
落日犹回首,空江独自归。
遥峰攅石树,饥鸟立沙矶。
谁悯貂裘敝,还家且掩扉。
别離臨水濶,迤逦望城微。
落日猶回首,空江獨自歸。
遙峰攅石樹,饑鳥立沙矶。
誰憫貂裘敝,還家且掩扉。
宋代: 董嗣杲
清谈得子夜已中,彼此歴叙平生穷。
知子曾为四明客,亦曾献赋明光宫。
万人海里不相逢,狂游却向江城同。
寻盟要采庐山杞,香炉峰顶烟生紫。
便从山北过山南,趁取春光攅桃李。
洗心涤虑先潄齿,况是天下第一水。
清談得子夜已中,彼此歴叙平生窮。
知子曾為四明客,亦曾獻賦明光宮。
萬人海裡不相逢,狂遊卻向江城同。
尋盟要采廬山杞,香爐峰頂煙生紫。
便從山北過山南,趁取春光攅桃李。
洗心滌慮先潄齒,況是天下第一水。
宋代: 陈宓
古县公庭二百春,聊因风雨一番新。
恨无尺寸堪酬主,敢有丝毫更扰民。
方嘆闾阎惊脱水,却惭梁栋欲超尘。
年丰俗美多余暇,鴈鹜行中看雀驯。
古縣公庭二百春,聊因風雨一番新。
恨無尺寸堪酬主,敢有絲毫更擾民。
方嘆闾閻驚脫水,卻慚梁棟欲超塵。
年豐俗美多餘暇,鴈鹜行中看雀馴。
宋代: 陈宓
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余。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疎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賓僚滿座昔難知,盡是才當漢石渠。
訟牒已資賢共次,茶瓯聊複話公餘。
千村早見刀為犢,比屋仍看經荷鋤。
疎拙卻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謾觀書。
宋代: 蒲寿宬
割鷄荐鸾刀,飞凫蹑仙迹。
惠与清漳流,名髙鲁山石。
廉谦今所难,吾道帜可赤。
作县既有箴,救世岂无策。
涧水疑鸣琴,中宵起人忆。
割鷄薦鸾刀,飛凫蹑仙迹。
惠與清漳流,名髙魯山石。
廉謙今所難,吾道幟可赤。
作縣既有箴,救世豈無策。
澗水疑鳴琴,中宵起人憶。
宋代: 释文珦
借得空房住十春,野麋山鹿日相新。
宁嫌老景犹为客,却喜闲身不属人。
于转物时观世界,向无心处得天真。
深居谢绝曾非傲,朽钝形骸畏屈伸。
借得空房住十春,野麋山鹿日相新。
甯嫌老景猶為客,卻喜閑身不屬人。
于轉物時觀世界,向無心處得天真。
深居謝絕曾非傲,朽鈍形骸畏屈伸。
唐代: 杜甫
客居所居堂,前江后山根。下堑万寻岸,苍涛郁飞翻。
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子规昼夜啼,壮士敛精魂。
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
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
今又降元戎,已闻动行轩。舟子候利涉,亦凭节制尊。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论。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凤随其皇去,篱雀暮喧繁。
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日暮归几翼,北林空自昏。
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
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
客居所居堂,前江後山根。下塹萬尋岸,蒼濤郁飛翻。
蔥青衆木梢,邪豎雜石痕。子規晝夜啼,壯士斂精魂。
峽開四千裡,水合數百源。人虎相半居,相傷終兩存。
蜀麻久不來,吳鹽擁荊門。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
今又降元戎,已聞動行軒。舟子候利涉,亦憑節制尊。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論。卧愁病腳廢,徐步視小園。
短畦帶碧草,怅望思王孫。鳳随其皇去,籬雀暮喧繁。
覽物想故國,十年别荒村。日暮歸幾翼,北林空自昏。
安得覆八溟,為君洗乾坤。稷契易為力,犬戎何足吞。
儒生老無成,臣子憂四番。箧中有舊筆,情至時複援。
明代: 李寄
非唐非汉我游秦,整日高眠懒向人。
何处燕来同作客,故乡月到自相亲。
孤身咤走三千里,多病悲看九十春。
沧海横流何日静,徐书马疏好披陈。
非唐非漢我遊秦,整日高眠懶向人。
何處燕來同作客,故鄉月到自相親。
孤身咤走三千裡,多病悲看九十春。
滄海橫流何日靜,徐書馬疏好披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