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古称黟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誉。其奇峰怪石、云海日出、松涛风音,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圣地。今日,便让我们一同领略那些描绘黄山美景的传世诗句,感受古人对这座名山的无尽赞美。

奇峰怪石,叹为观止

黄山以奇峰怪石著称,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样的奇景,自然也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

唐代诗人李白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写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诗人以夸张的笔触,描绘了黄山高耸入云的气势和峰峦叠嶂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宋代诗人杨公远在《古今岩壑类奇书,读未终篇喜欲舞》中更是将黄山的怪石比作奇书:“古今岩壑类奇书,读未终篇喜欲舞。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将黄山的奇峰怪石比作一部部奇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

云海日出,如梦如幻

黄山的云海和日出,更是令人陶醉的美景。当晨曦初露,万籁俱寂之时,站在黄山之巅,俯瞰脚下翻滚的云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清代诗人袁枚在《游黄山记》中生动地描绘了黄山云海的壮观景象:“初下盼诸峰,如鞭笋倚空。时或见峰矗立,如橛植土,幻矣!渐见云兴霞蔚,烟蒸雾绕,倏忽间,已成海。”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云海画卷。

而关于黄山的日出,更是诗人们争相描绘的题材。明代诗人潘之恒在《黄海》一诗中写道:“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黄山的日出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松涛风音,洗涤心灵

黄山的松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扎根于岩石缝隙之中,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每当山风掠过树梢,便发出一阵阵悦耳的松涛声,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清代诗人施闰章在《黄山道中》一诗中赞美了黄山的松树:“虬枝龙干护巉岩,山骨谁教换绿颜。好是松风堪寄韵,陶然清响入吾关。”诗人将黄山的松树比作虬龙般的存在,它们的枝干守护着险峻的山岩,为这座名山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