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
拼音zhǐ gāo qì yáng
解释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近]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反]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趾高气扬的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趾高气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趾高气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足高气扬 |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
神气扬扬 | |
吐气扬眉 |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
神飞气扬 | 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
才高气清 |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秋高气爽 |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
秋高气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天高气轻 | |
心高气傲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