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彻地
拼音màn tiān chè dì
解释漫:满;彻:透。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暂未找到成语漫天彻地的典故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漫天彻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格天彻地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
烂漫天真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
漫天匝地 | 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
漫地漫天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
漫天塞地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素臣喊叫如雷,跳跃如虎,人人辟易,便直冲而出,却见漫天塞地,都是民兵。” |
漫天大谎 | 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
漫天要价 | 《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
漫天掩地 | 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
漫天漫地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
漫天叫价 | 川剧《谭记儿》第四场:“若是旁人呢?我就漫天叫价;是大人吗,就不用你就地还钱,奴家分文不取,权当与大人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