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而鸣


不平而鸣

拼音bù píng ér míng

解释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暂未找到成语不平而鸣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平而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持平而论
抱不平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凹凸不平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抱打不平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打抱不平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忿忿不平 《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愤愤不平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愤懑不平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九回:“我听郎君之言愤懑不平,似怨小姐错看了郎君的诗句。”
坎坷不平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崎岖不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