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疑不定


持疑不定

拼音chí yí bù dìng

解释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众人持疑不定,六郎亦闷闷不乐。”

暂未找到成语持疑不定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持疑不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迟疑不定 《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迟疑不断 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迟疑不决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狐疑不决 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狐疑不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把持不定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踌躇不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惊魂不定
举棋不定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