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而不精


博而不精

拼音bó ér bù jīng

解释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不精的典故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博而不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博而不精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寡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择焉不精 唐·韩愈《原道》:“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包而不办 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备而不用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比而不党
脆而不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存而不论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