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贰


誓死不贰

拼音shì sǐ bù èr

解释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出处《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暂未找到成语誓死不贰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誓死不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誓死不二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誓死不屈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誓死不渝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阵力之志,誓死不渝。”
誓死不从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从,而衣裳远避也。”
行不贰过 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言行不贰 《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忠贞不贰 周恩来《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苦曲折,千辛万苦……”
靴刀誓死 《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半死不活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不死不活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