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拯溺


救火拯溺

拼音jiù huǒ zhěng nì

解释见“救焚拯溺”。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暂未找到成语救火拯溺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救火拯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扶危拯溺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救焚拯溺 汉 王充《论衡 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救饥拯溺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拯溺救焚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负薪救火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假阶救火 《燕书》:“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救火扬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救火追亡
救火投薪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以火救火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