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事行千里


恶事行千里

拼音è shì xíng qiān lǐ

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暂未找到成语恶事行千里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恶事行千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恶事传千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日行千里 《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儿行千里母担忧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言听事行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跛鳖千里 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尺幅千里 《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寸步千里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惮赫千里 《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举目千里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拒人千里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