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自得


欣然自得

拼音xīn rán zì dé

解释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暂未找到成语欣然自得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欣然自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昂然自得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超然自得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泰然自得
陶然自得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恬然自得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欣然自喜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欣然自乐 汉·王逸《渔父》:“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昂然自若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怅然自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超然自逸 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