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纳


格格不纳

拼音gé gé bù nà

解释谓难以接受。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暂未找到成语格格不纳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格格不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格格不入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格格不吐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格不相入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扞格不入 《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扞格不通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半筹不纳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闭门不纳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