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
词语解释
对仗[ duì zhàng ]
⒈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英antithesis; match both sound and sense in two poetic lines;
⒉ 〈方〉:交战。
英wage war;
引证解释
⒈ 谓当廷奏事。古时皇帝坐朝听政,必设仪仗,百官当廷言事,无所隐秘,故称。
引《旧唐书·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僂趋出,立於朝堂待罪。”
宋 王溥 《唐会要·百官奏事》:“百官及奏事,皆合对仗公言,比日以来,多仗下独奏。宜申明旧制,告语令知,如缘曹司细务及有秘密不可对仗奏者,听仗下奏。”
⒉ 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
引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万柘坡 《金鳌玉蝀桥》诗:“晓来浓翠东西映,也算蛾眉对仗班。”
⒊ 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
引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⒋ 交战。
引《太平天囯资料·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有妖数千在 归德 城边东门,分作三路,忽然而来对仗。”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巧值 王囊仙 韦七綹鬚,至 南笼 与 清 军对仗,两路夹攻,把 勒保 围住。”
国语辞典
对仗[ duì zhàng ]
⒈ 对著仪仗。唐时正殿设有仪仗,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奏事,及御史弹劾百官,都是对著仪仗上奏。
引《旧唐书·卷九二·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纪二十七·玄宗开元五年》:「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
⒉ 诗文中句子的对偶。
引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句自为对偶者。」
分字解释
- 这是对仗心理学的主要假定是没有神。
- 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音节对仗工整。
- 对仗:两组相对的思想,言辞,词句的平衡。
- 他笑着说,这副对联内容好,对仗也很工整,我喜欢。
- 正对又是对联主要的对仗方式之一,但是对联不允许合掌。
- 古典诗歌中对仗的形式很多,常见的对仗形式大概有六七种。
- 他的句子精心雕琢, 用词讲究对仗, 好用废字,华丽的字。
-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 如果你把‘一个’这个词加进去,就会完全改变了诗言的对仗性表达。
- 误导:文白对立,否定古典,反对用典和对仗,更全面贬低中国语言文字。
- 为了写出琅琅上口的商业备忘录,他们应该分析亚历山大·蒲柏诗句的对仗。
- 其语言风格颇有韵律,前后对仗,完美地表达了在那惊人之举的历史时刻的心情语气。
- 春联是对仗工整的文字,通常一联七字,由黑墨笔写在红纸上,然后贴在门框两侧。
- 这些诗歌的普遍特征体现在工整对仗的形式,优美和谐的韵律以及丰富深邃的内涵。
- 他们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法:形象的暗喻、考究的对仗、微妙的讽刺和生动的意象。
- 青春是一首诗,它蕴藏着起伏跌宕的世间变化,有着平仄、对仗格律、令人捉摸不透的韵律;
相关词语
- biàn duì辨对
- duì chàng对唱
- cháng yòng duì shù常用对数
- duì tái xì对台戏
- jiē duì接对
- duì lián对联
- duì huǒ对火
- zhēn duì针对
- duì wán对玩
- sān duì miàn xiān shēng三对面先生
- chǔ qiú xiāng duì楚囚相对
- duì shù hán shù对数函数
- kuǎn duì款对
- chá duì查对
- duì shù对数
- duì jù对句
- zuò duì做对
- bù duì簿对
- hé duì核对
- duì zhàng对仗
- yú zhàng舆仗
- dà zhèn zhàng大阵仗
- zhàng shì仗势
- zuò zhàng作仗
- yī zhàng依仗
- qiú zhàng球仗
- zhàng jiā仗家
- huī zhàng麾仗
- juàn zhàng眷仗
- hè zhàng鹤仗
- tóng zhàng zǐ铜仗子
- zhǐ zhàng指仗
- mǎ zhàng马仗
- dà zhàng大仗
- huàn zhàng唤仗
- sǐ zhàng死仗
- zhàng wèi仗卫
- jiǎ zhàng kù甲仗库
- jiē zhàng接仗
- nèi zhàng内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