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láng

琅琅


拼音láng láng
注音ㄌㄤˊ ㄌㄤˊ

琅琅

词语解释

琅琅[ láng láng ]

⒈  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the sound of tinkling,reading aloud,etc.;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礧石相击,琅琅礚礚。”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苏舜钦 《秀州通越门外》诗:“密树重萝覆水光,珍禽无数语琅琅。”
明 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⒉  形容人品坚贞,高洁。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⒊  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国语辞典

琅琅[ láng láng ]

⒈  状声词:(1)​ 形容金石相击的声音。(2)​ 形容清朗的读书声。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3)​ 形容蛇皮鼓的声音。元·汤式〈风入松·题货郎担儿〉曲:「数声何处蛇皮鼓,琅琅过金水桥东。」也作「不琅琅」、「不朗朗」。

《晋书·卷九二·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

德语hellklingend, helltönend

分字解释


造句

  • 这首歌很琅琅上口,它让你在客厅里跳跃或者用脚打拍子。
  • 他把那首诗念得琅琅上口。
  • 别忘了它的旋律也很琅琅上口啊。
  • 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
  • 为了写出琅琅上口的商业备忘录,他们应该分析亚历山大·蒲柏诗句的对仗。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一直觉得读起来琅琅上口,却从未理解此话的含义。
  • 不管她将来成功与否,人们都将记住阿兰妮斯那琅琅上口的曲子和尖刻辛辣的歌词。
  • 我喜欢书声琅琅的教室,在这里我们高声地朗读,快乐地学习,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 斯里兰卡的「塔米尔之虎」反叛军,在他们控制的斯里兰卡岛部份地区自行宣告成立的国家,早已拥有国花和国旗,现在他们徵求一首易于琅琅上口的国歌。
  • 这条令鸠山不快的标语在日文中被称做“生活第一(seikatsu dai - ichi)”,或“你的每日生活应放在首位”(后一种说法就没那么琅琅上口了)。
※ "琅琅"的意思解释、琅琅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