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下一首: 何乔新〔茂绩纪汗青,千秋尚辉映。〕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猜你喜欢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出自 苏轼:
- 谓宜饮食与宴乐,对接宾客心忘机。
出自 苏颂: 《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 卞山之下苕溪滨,一洗长安肥马尘。
- 金山之下长江水,击楫中流书壮志。
出自 戴复古: 《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
-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
出自 魏了翁: 《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
-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赏析
出自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出自 欧阳修:
- 《与馆中同僚会邦衡侍郎于南山真珠园后两日翰》鉴赏
出自 周必大: 《与馆中同僚会邦衡侍郎于南山真珠园后两日翰》
-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